地理大发现之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迎来的第一批殖民者是西班牙人。

作为一个天主教国家,西班牙人有着旺盛的传教热情。因此,西班牙人在到达加州之后,在年到年间,沿着加州海岸建立了21个传教所。

这些传教所成为了西班牙殖民加州的重要抓手。依凭着传教所,西班牙人试图将本土印第安人管理起来:一边组织他们垦殖放牧,发展生产;一边向他们传教,希望他们皈依基督。

这种努力的结果好坏参半:传教所的建立,确实迈出了开发加州筚路蓝缕的第一步,却也用瘟疫和奴役彻底摧毁了加州土著印第安人的世界。

加州传教所们说不上“好”,也无所谓“坏”,它们只是历史。此后一两百年间,这21个传教所损毁又重建,竟神奇地全部留存到了如今,成为了加州早期历史的绝佳见证。

今天要介绍的,便是这21个传教所其中的一个——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

圣胡安巴蒂斯塔(SanJuanBautista)是个又长又拗口的名字,这是因为这名字是从西班牙语音译的。如果换成英语,其实就是施洗者约翰(St.JohntheBaptist)的意思。

这个供奉施洗者约翰的传教所建于年,是西班牙人在加州建立的第十五个传教所。传教所由方济各会的传教士费尔明·拉苏恩(FermínLasuén,—)主持建设,其位置选定在蒙特雷湾附近。

说实话,这个位置选得实在是不好,因为传教所正好建在了圣安德烈斯断层附近。这个断层的地质活动活跃,动辄能闹出地震来——年,震级高达7.8级的旧金山大地震就是由圣安德烈斯断层引起的。传教所建在这里,二百多年间经历了多次地震,好在耶稣保佑,竟没有哪次地震把这传教所完全震塌,修修补补地维持到了如今。

西班牙传教士修建传教所的时候,加州还未被开发,颇为荒凉,建个像样的建筑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加州21个传教所虽然规模有大有小,但都因陋就简,委实说不上华丽。

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的外观倒很好看,带着点儿地中海风情。雪白的墙壁,砖红的瓦片,长长的带拱门的长廊,挂着铜钟的山墙……映衬着加州常年蔚蓝的天空和强烈的阳光,虽然没有富丽的装饰,但很让人觉得明朗开阔。

??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内庭

这传教所的外观虽还说得过去,但一看内饰,顿时便露了馅。

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中的屋子倒是不少。18世纪的加州传教所,是加利福尼亚广袤荒野上欧洲文明的孤岛。教士们在此吃住,皈依的原住民在此祈祷,路过的旅人在此补给休息,都需要相应的空间。传教所因此建造了不少房屋,只是屋内的装饰着实寒酸。

一般的宗教场所,哪怕是崇尚俭朴素净的,不说错金镂彩、雕梁画栋,总该平整洁净、素雅大方。到了这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一进室内,只见四壁萧然。一间斑驳的四方屋里,墙上的白灰涂得里出外进,坑坑洼洼。窗棂门框之上,想要雕塑装饰显然是奢求了,这传教所的装饰,一概都是画上去的。

整个传教所中最华丽整饬的一间屋子,就是布道祈祷的教堂。

这教堂中的装饰,虽也是画在墙上,好歹十分鲜妍。布道台和祭坛更是精工细作,颇为看得过眼——只不过这教堂如今还在使用,时时要布道、做弥撒。我倒怀疑这难得的一点精致华丽,其实是如今的虔诚教徒们添上的,恐怕并非教堂二百年前的本来面貌。

??瓜达卢普小礼拜堂。这也是传教所内最古老的部分。

??传教所旁边有一个墓地。自年至今,埋葬了多位本地印第安人和欧洲移民。图中的这个墓碑,属于本地印第安人AscenciónSolórsanoDeCervantes。她是最后一个能使用本族语言的当地印第安人,于年去世。

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的教堂,是21个传教所中顶大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三通道教堂。

所谓“三通道教堂”,听上去挺高大上,但也无非是教堂除了中间的主要空间之外,两侧还有走廊通道。这本是大多教堂的通常设置,到了加州传教所,倒成了稀罕物——由此便可见加州传教所的简陋了。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这个顶大的教堂不过如此,其他传教所的教堂,大约与一件大教室也无甚区别。

传教所中,除了教堂如今还在使用,其他房屋都已经改建成了博物馆,展示着百多年前加州拓殖者们的生活。

19世纪初的加州还很不发达。圣胡安巴蒂斯塔的传教士们住在这里,领着一千多印第安人耕种放牧,自给自足都很艰难,更没有物资让他们骄奢淫逸。传教士的日子过得极为朴素,从日常用具到宗教器皿都十分简陋,有一种“凑合着用”的意味。

现在在传教所中展示的物品中,最有趣的是一堆乐谱。

乐谱属于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中的埃斯特班·塔皮斯神父(EsteveTapis,—)。此人非常喜爱音乐,也相信音乐可以教化人心。因此,到了传教所之后,他把附近的印第安人组织起来,教他们演唱歌曲。

传说这个印第安人歌唱团在当时颇有声名,不少来往游客都听过他们的表演。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也因此有了个“音乐之传教所”的美称。??塔皮斯神父的乐谱和他曾经使用过的手动管风琴。

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如今属于加州历史公园管辖。这个历史公园中的保护建筑,除了传教所之外,还有些别的历史遗迹。

年,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在此建立之后,周围聚拢了起一个小小的村落,这个村落因袭传教所之名,便叫做圣胡安巴蒂斯塔镇。如今的圣胡安巴蒂斯塔镇有人口,而州历史公园保护的,正是圣胡安巴蒂斯塔镇的一些早期建筑。

州历史公园中保留下来的建筑不多,有一间旅馆、一个马厩、几间民房,都是19世纪中期建成的。这些建筑正好接续了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继续讲述记录此地19世纪中后期的历史。

这些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是一幢看上去简素平淡的白色小楼,它被称为“何塞·卡斯特罗之家”。

年后,随着墨西哥独立,西班牙殖民者离开加州,加州的21个传教所都经历了世俗化的过程。加州的传教所除了是宗教机构,也握有当地的大量土地,教士们便是利用这些土地组织当地印第安人耕种或放牧。所谓“世俗化”,就是将传教所据有的土地收回,只承认教会对传教所本身的产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加州传教所“生产—传教”的模式无以为继,遍布整个加州海岸的传教所系统就此散了摊子。

圣胡安巴蒂斯塔传教所世俗化之后,传教所的土地就归了当地望族卡斯特罗家管理。年,卡斯特罗家在此建了一栋房子,便是如今的“何塞·卡斯特罗之家”。

何塞·卡斯特罗(JoséAntonioCastro,—)是加州早期的政治家和军人,是当时的重要人物。在加州还归墨西哥管的时候,他曾任加州临时州长,“美墨战争”期间又任加州墨西哥军队的指挥官。

年,“何塞·卡斯尔罗之家”迎来了一批身无分文、却在后世名声远扬的客人。那便是爱尔兰移民布林一家(BreenFamily)。??何塞·卡斯特罗和帕特里克·布林

布林一家无权无势、无钱无财,他们之所以为人所知,是因为他们是著名的唐纳大队的幸存者。

布林一家在年加入唐纳大队,踏上从美国东部移民加州的旅程,却不幸在内华达山中遭遇雪灾,在雪山中被困四个月,不得已吃人求生。——“唐纳大队”的悲剧是美国移民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段故事,而布林家正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关于唐纳大队的历史,具体请见《内华达山食人事件》)??帕特里克·布林日记。日记记录了唐纳大队被困在内华达山中的情形,这也是如今仅存的唐纳大队亲历者的直接记录。

布林一家九死一生到达加州,穷困潦倒地流浪到了圣胡安巴蒂斯塔镇。因为共同的天主教信仰,他们得到了何塞·卡斯特罗的收留。当时何塞·卡斯特罗已经不在圣胡安巴蒂斯塔镇长居,于是便让布林一家免费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不过,在时代的大潮中,布林一家的好运很快来了。年加州发现黄金,布林家的长子毅然投身于“淘金热”之中,并成功致富,带回来价值美金的金子(相当于如今的25万美金)。他用这笔财富买下了何塞·卡斯特罗的房子,一直居住到年,这栋房子才被加州历史公园收购保护起来。

布林家一直在本地居住繁衍,这家人历代多子多孙。我在传教所里和一位年长的本地志愿者攀谈,他便提到,在他上学的时候,身边同学里便有不少布林家的后人。

从何塞·卡斯特罗到布林一家,“何塞·卡斯特罗之家”好似加州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从南边进入加州的西班牙裔墨西哥人,要逐渐让位于从东边移民来的盎格鲁白人了。

年代之后,受益于“淘金热”,加州人口日渐增多,城镇也日渐繁荣起来。这种繁荣体现到圣胡安巴蒂斯塔镇,便是广场旅馆(PlazaHotel)。这里曾是本地最重要、最繁忙的地方。

19世纪中期的加州,还没有通火车,人们通常乘坐马车旅行。当时,加州有一种公共马车,能坐十几个人,五六十个小时间便可从旧金山跑到洛杉矶。这种公共马车跟现如今的长途公共汽车差不多,中间也设若干停靠站。在这些停靠站中,旅人可以下车吃饭休息,拉车的马匹也要在此休整更换。

圣胡安巴蒂斯塔镇,就是这样的一个站点。

年,英国人约翰·康福特(JohnComfort)和意大利人安吉洛·萨内塔(AngeloZanetta)发现了这里的商机。他们买下了传教所附属的旧兵营,加以改建,变成了一个二层楼的广场旅馆。

这个旅馆自种果蔬、自养鸡鸭,又管吃、管住、管娱乐,是一个在漫长艰苦旅行中难得可以得到补给休整的地方。旅馆有远近闻名的好饭食(意大利老板安吉洛·萨内塔是个好厨子),至今看上去依旧颇为舒适的房间床铺,以及一个热闹非凡的酒吧。

旅馆的酒吧极为火爆,传说开业的时候一天之内就赚了美金。要知道当时广场旅店中的一份牛排,也才70美分。来往的骑士小伙子们渴望痛饮啤酒、寻欢作乐,总是骑着马就闯入酒吧之中。老板安吉洛·萨内塔的女儿,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那些骑着马就跑进酒吧的小伙子们轰出去。

这个广场旅店,及其附属的广场马厩和铁匠铺,共同组成了加州交通线上的重要补给站,每天人流来往,迎送着来往过客。

??左边的房屋是意大利人安吉洛·萨内塔的家,右边的白色房屋则是马厩。

??马厩内景。密密麻麻的马槽证明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忙碌。

圣胡安巴蒂斯塔镇的热闹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末。此后,加州铁路修建通车,人们逐渐抛弃了公共马车的旅行方式,广场旅店和圣胡安巴蒂斯塔镇才逐渐宁静下来,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逐渐被人遗忘。

如今的圣胡安巴蒂斯塔镇是加州一个很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人们来到这里,参观二百多年前的传教所,也感受着这个交织着印第安、墨西哥和欧洲文化的小镇特有的祥和安宁风味。

??下面插播一条广告??

自打到了加州湾区,一大变化就是身边处处可见华人面孔,走在大街上动辄就能听到汉语。好处是处处可听乡音亲切,还能吃到正宗的煎饼果子,坏处是我和江君再也不能在大街上用中文高谈阔论、随意吐槽了。可不是嘛,湾区亚裔占比超过20%,汉语可称本地通用语。而且随着时代发展,汉语会越来越成为美国之“居家旅行必备”的。顺应潮流,我们的一群朋友们专门开了“点墨汉语”的课程。老师们个个学霸,各位身在美国的家长,如果家里有小孩子要学汉语,这是个极好机会,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呀!详情请见下方,欢迎扫码咨询报名事宜。

入彼合众国,登彼合众山。

赏彼合众物,聆彼合众言。

欢迎来玩儿~

林之潇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uana.com/shagk/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