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19.html

今天夏至。夏至是个与冬至相媲美的“大节气”,清代之前,它不仅是节气,也是假日,是全国的放假欢庆。如今,“假日”给了端午节,夏至仅作为了节气。

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之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北京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夏至也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一个时节,唐朝刘禹锡有诗云,“东边日出西边下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的正是夏至。

日晷,确定夏至日

夏至日,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前七世纪,我们的先人用土圭测日影,而确定了夏至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

日晷,是利用日影变化规律制成的天文记时仪器,“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即太阳钟。

这是一个赤道式日晷。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日晷的大型雕塑,年5月5日被安装在陕西蒲城县出入口附近,每当整点到来时,它将会播报时间,白天黑夜也会有不同的景致,成为“中国报时城”蒲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北回归线标志塔

北回归线是一条纬线,是太阳的光线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也是地球上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即北纬23°26′(23°26′±1°)的纬线圈,是一条具有多学科意义的天文气候特征的纬度线。

(图片来自网络)

北回归线是看不见的一条假想线,由东至西,经过我国的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建立北回归线标志塔,就使得人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北回归线的客观实体,感觉到这条纬线的存在。中国北回归线标志塔,一共有11座。

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

这座叫“自然之门”的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广东汕头西郊,年竣工。

(图片来自网络)

我曾经在云南曲靖生活过两年,那里的纬度与北回归线仅差1度多,基本等同于热带,可那里并不热,四季如春。看来,纬度并非判断冷暖的充分条件。

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年夏至日后,我去新加坡出差,临行前极度地“郁闷”,这样的夏日,北京的闷热尚且难耐,去赤道线上的新加坡,那将如何地被“炙烤”呢?可事实并非如此。太阳“溜达”到了北回归线,位于赤道上的新加坡反而是最惬意的时候,总体的感觉是,室外比北京舒服。而且,那个时节还是购物打折季,度假正当时!

夏至不过,天气不热

夏至日尽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但却不是最热的时候,俗话说,“夏至不过,天气不热”,今年数伏的日期是7月11日,即夏至日后二十天。那么,为什么夏至日,天气不是最热的时候呢?

原来,平实我们感受到的热,并不是太阳照射所产生的,而是地面反射给大气的温度。由于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阳光辐射的热量能够穿透大气层来到地面,但是却很难出去。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热能最多。夏至日后的几十天里,每天日照时间都很长,可接收的热量远超过散失的热量,因此日平均气温会不断攀升,三伏天升到最高。

冬天有“数九”,其实夏季也有,只是它未能广为流传。“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正好对应三伏天的头伏。对三伏日期“浑沌”之人,不妨记“夏九九”,也就是夏至两个九(约20天左右)后,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的,夏花

1)寻找“夏至草”

6年前我初识花草,一切都觉新鲜。夏至节气到了,望文生义地便在草丛里,岔路边,小河畔寻觅夏至草的踪迹。筋疲力竭后再查资料,原来夏至草在夏至前后就枯萎了。可怜的小生灵,它的生命只有约4个来月。

这是夏至草,别名小益母草,是唇形科的,看它张着大嘴,似在歌唱。

2)萱草没有“茎”

说来汗颜,我至少有两年错把萱草当成了百合花。大凡植物都“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部分,但并非哪一种植物都是“全须全尾”的,萱草就没有“茎”,支撑花朵的部分叫花葶,而百合花是有茎的。

公园、路边,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萱草,它有各种颜色,是仲夏的C位花朵。

3.“射干”是枝花

年6月底,我初见射(yè)干,便被它的美貌倾倒,红黄相间的花朵,妩媚又不失典雅。它的叶子与鸢尾很像,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是感觉比鸢尾高大一些,健硕一些。单看它的花朵,以为是萱草,但仔细看却不同,萱草的雄蕊有6个,而射干只有三个。

射干是鸢尾科射干属植物,该属全世界只有两种,我国产射干本种。这是一种在中华古老典籍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还是一味常用中药。射干之形,茎梗疏长,正如射人长竿之状,得名由此。

荀子曾说过“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这两株射干,如一对情侣,夫唱妇随,举案齐眉。

射干的花期有两个月,这是去年8月底我拍的射干果,精美如珠。

4.珍珠梅,似珠似梅

珍珠梅,花蕾白如珍珠,花形酷似梅花,故名。打认识了珍珠梅,发现到处都有珍珠梅的身影。它的花期始于6月,北京的10月仍有珍珠梅在盛开。

每每经过珍珠梅树旁,我都会驻足感受它给夏日带来的一份素雅与清凉。

5.僧帽花,桔梗

“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这是《本草纲目》中对桔梗的诠释。桔(jié)梗(gěng),千万注意读音。桔梗的花蕾,似僧侣的帽子,它也被唤作僧帽花。

桔梗原产于中国,因为外形美丽而被很多国家引种。桔梗花的英文名字为ChineseBellflower。桔梗花,因其外形的笔挺和药用价值中的温和疏导,在中国被称之为“花中君子”。

桔梗在朝鲜,可谓是爱无尽,歌曲《道拉基》就是讲述桔梗花的。桔梗在日本、韩国、德国,亦喜爱有加。

6.鸭跖草,蓝色的精灵

鸭跖(zhí)草是我最喜欢的小野花,没有之一。其名字很特别,是否与鸭子相关,莫衷一是,《本草纲目》里它就叫这个名字。

鸭跖草的外观奇美,其结构亦可圈可点。聪明的你,可否看出它的花瓣有三片,它的雄蕊有三种形态哦。

鸭跖草,特别常见,六七月份随便一片野草里,几乎都有它的身影。叶子如竹子,蓝色的小精灵,很容易辨识。

襁褓之中的小花,呼之欲出。

夏至习俗

1)中国

夏至举行祭祀活动,是先人们的习俗。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人们祭拜地祇(qí)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祭祀大典,则属皇家。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年)的北京地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帝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祭地之坛。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芒种时收割的麦子已经颗粒归仓,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鲜、品尝收获的意思。

2)外国

太阳至南、北回归线,一个现象不同的庆祝。圣诞节,换个称谓,可叫“洋冬至”。夏至,中国以端午节的形式庆祝,外国则各有不同。

每年夏至日的清晨,英国威尔特郡的巨石阵,都会聚集成千上万人观看夏至日“石头上的日出”;美国堪萨斯州的林兹堡镇每年都会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办仲夏节庆祝夏至;西班牙圣胡安节、俄罗斯伊凡·库帕拉节,都是庆祝夏至的节日。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如果把季节比拟为器乐,那么夏天便是“定音鼓”,是呀,在这如火如荼的生长季,万物都在努力长成自己应有的模样,也定好了秋收的样子。

夏至之后,虽然天气渐热,却是阴气开始萌生之时。

夏安。

上篇文章:《卷帘尽,放春愁去》

相关阅读:《冬至,一阳初起》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uana.com/shajd/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