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尔贝克遇上阿根廷
说起马尔贝克(Malbec),想必大家脑海跳出第一个印象是阿根廷,继而是门多萨。虽然马尔贝克的故乡是法国,但它只是个毫不出彩的小众品种,混酿时只是微不足道的配角。它真正在全世界葡萄酒中脱颖而出,并成为独树一帜的标杆品种,逆天改命在阿根廷。 我们喜欢阿根廷马尔贝克 尤其是在独一无二的门多萨(Mendoza),马尔贝克破茧化蝶,华丽蜕变。门多萨,是马尔贝克的福地,同时马尔贝克也就成就了门多萨的盛名。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葡萄酒产地,门多萨背靠安高大的第斯山脉,全年多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光热及风土条件绝佳,白天阳光充足炎热干燥,晚上微风习习凉爽怡人,昼夜温差显著,适宜葡萄富集风味物质,酿出的葡萄酒风味浓郁,单宁强劲,酸度悦人,口感平衡持久。 19世纪60年代初,葡萄根瘤蚜虫在法国爆发,蔓延欧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之久,老世界欧洲的葡萄园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马尔贝克也因此受到重创。但是在葡萄根瘤蚜虫灾害发生之前,法国农学家米歇尔·艾梅·普杰特(MichelAiméPouget)将一些马尔贝克葡萄藤带到了智利。 米歇尔·艾梅·普杰特 当时,流亡在智利的阿根廷政治家多明戈·法斯蒂诺·萨尔勉多(DomingoFaustinoSarmiento),他出生于葡萄种植大省圣胡安,对葡萄种植和酿造的发展很有远见,看到智利方兴未艾的引种趋势,萌生了在阿根廷复制智利引种模式的想法。 多明戈·法斯蒂诺·萨尔勉多 年,他回到阿根廷,并当选为总统,就决心大力发展阿根廷的葡萄酒产业。为此,专门成立了农学院实行这个计划,并在当年的4月17日聘请米歇尔·艾梅·普杰特负责引种推广。从此马尔贝克开始门多萨的土地上扎根普及。 在移植到“新家”阿根廷之后,马尔贝克并没有水土不服,反而焕发比故乡更强大的适应力和生命力,用它酿出的葡萄酒品质优越,充分诠释出门多萨的风土特质,凭借出色的表现力,逐渐成为了阿根廷的主力葡萄品种,也是阿根廷葡萄酒走向世界的颜值担当。 年,阿根廷葡萄酒协会正式确定将每年的4月17日定为马尔贝克世界日(MalbecWorldDay),以纪念米歇尔·艾梅·普杰特推广马尔贝克的种植所做的重大贡献,以及马尔贝克之于阿根廷葡萄酒的卓著功勋。 如今,马尔贝克在阿根廷的种植面积超过了40,公顷,主要集中在门多萨产区,占阿根廷葡萄园总面积的35.67%,是全世界最大的马尔贝克种植国。 不仅是种植面积大,阿根廷人为了追求更卓越平衡的马尔贝克,也不断突破种植海拔,1米、2米、3米……只要葡萄能成熟的地方,葡萄园就会开垦出来,最终阿根廷人把葡萄种到了海拔米的地方。 有酒评人说:“阿根廷马尔贝克很像梅洛,酒体介于赤霞珠和梅洛之间,既有赤霞珠挺拔的骨感,又有梅洛柔顺的腴美。”年轻时的马尔贝克通常具有新鲜活泼的花香和果香,例如紫罗兰、黑莓、李子、樱桃等。橡木桶陈年后会展现出诸多复杂多变的香气,如黑胡椒、可可、咖啡、黑巧克力、皮革和烟草。酒精度高,单宁紧致顺滑,酸度柔和,如同三个精灵在舌上轻盈起舞,口感平衡润泽,余味绵长,久喝不腻,不觉微醺酣畅。 明天就是马尔贝克世界日了,也恰逢周六,不如选一款马尔贝克干红葡萄酒,约上三五好友,做一桌好菜,一起品酒叙旧,最快乐的事莫过分享醇酒美食,以及美好的人与事。借李太白昂扬的诗句做结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为健康干杯! 参考资料及图片引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uana.com/shatq/7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加勒比船队最新状态
- 下一篇文章: 中国必统一印尼请中国海军打捞失事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