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是多少 http://pf.39.net/bdfyy/

核潜艇,是能藏匿深海、遨游大洋、威力无比的战略武器。它的出现是20世纪人类科学发展的最重大成果之一。正因为如此,当年5月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从新伦敦到圣胡安下水远航成功的消息传出,像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扔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一样,立即震惊了世界。而年4月10日,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大修之后的一次试航中失事沉没,名官兵和21名其他人员全部死亡,同样引起全世界震惊。

深潜试验失败

“长尾鲨”号是美国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的首制艇,年5月8日开工建造,年7月9日下水,是一艘漂亮的水滴型核潜艇,水面排水量吨,水下排水量吨,长84.9米,宽9.67米。它装备了先进的攻击武器——“沙布洛克”火箭助飞鱼雷(长6.4米,直径毫米,重公斤),可以携带当量为2万吨梯恩梯的核弹头或普通鱼雷。发射时,潜艇可以在水下用液压把它从毫米鱼雷管中推出,1秒钟后火箭在水下点燃,以30°一40°的仰角出水,在空中以超音速飞向目标,最大飞行距离约26海里,能对敌舰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击,具有较大的威慑力。

年4月9日,“长尾鲨”号经大修后顺利地结束了浅海试航。次日清晨6点35分,在浩瀚的大西洋海面上,“长尾鲨”号在波士顿以东海里处作潜望镜深度航行。不久,它就要做超过米的深潜试验。艇长哈维少校对“长尾鲨”号的性能十分满意。他知道这是美国海军中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当他转动潜望镜观察海面时,潜艇救生舰“云雀”号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的视野里,它那灰褐色的身影不时地跌进浪谷,又跃上浪峰。

声呐兵报告了“云雀”号和“长尾鲨”号的精确距离。艇长哈维点点头。他看看舱壁上的天文钟,时间是7点47分。他拿起1号传话器,向潜浮指挥官发出了下潜的命令。同时,联络员通过水声电话与“云雀”号通话。

“‘云雀’号,我是‘长尾鲨’号,我已开始深潜。”

“‘云雀’号明白。”

下面是“长尾鲨”号与“云雀”号之间的一系列通话:

开始大深度下潜。

安全下潜深度的一半。

距试验深度还有90米。

到达试验深度。

试验在顺利进行。

两舰定时联络,“云雀”号收到上浮状态的报告,并听到用高压空气吹除压载水舱的声音。

“云雀”号呼叫:贵艇情况不良,请告深度、航向及速度。

未见回答。

接着,“云雀”号又呼叫:能够操纵吗?

没有回答……

“云雀”号收到:已经超过安全潜航深度。

接着,“云雀”号继续呼叫,可是杳无音讯。

其后不久,“云雀”号的声呐兵好像听到了液体的压溃声。

“云雀”号舰长海克少校望着话筒怔了好久,指挥室内的所有官兵都屏气静听。过了一会,海克以低沉缓慢的语调说:“看来它是遇难了。”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生入死的指挥官,对水下传来的声响意味着什么,他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此刻他还抱着侥幸的心理,继续向“长尾鲨”号呼叫了一阵,回答他的是大海的寂静和水声电话里微弱的沙沙声。

沉向死亡之渊

“长尾鲨”号试验的海区已远离大陆架,水深约米。“长尾鲨”号失去控制之后,就会向死亡之渊下沉;当深度超过米之后,巨大的海水压力就会把艇体压溃,于是核潜艇成了全体人员葬身海底的铁棺材。由于艇上人员无一生还,潜艇又被海水压得粉碎,因此很难查明“长尾鲨”号失事的真正原因。只能根据不完全的实物资料和专家的推测,作出如下的解释。

调查“长尾鲨”号失事原因的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报告,推定:“恐怕是海水管路的某处,也许在后部舱室内,发生了某种损坏;或者是闭锁装置发生事故,或者焊接处出了毛病,或者管子腐蚀后强度减弱……”。不管是哪一个原因,在超过下潜深度的情况下,管道无论如何也经受不住上百个大气压的高压。海水先从破损处喷进舱内,使电力系统首先遭到破坏;停电后潜艇失去控制,迅速下沉,直至压溃。

下面是有关专家为“长尾鲨”号沉没描述的内部情景:

7点47分,“长尾鲨”号处在潜望镜深度——大约20米。哈维少校下令深潜以后,潜艇以5°的纵倾角向下飘落,8点09分,到达米深处,即当时水下报告的安全下潜深度的一半。

8点10分,“长尾鲨”号继续深潜,25分钟后到达了约米的深度,“云雀”号收到它发来的电话愈来愈轻。

8点53分,到达米的试验深度,成功已在朝“长尾鲨”号招手。

9点12分,突然从机舱里传出一声剧烈的声响。“不好!”哈维艇长急忙向机舱冲过去,只见一股海水向舱内喷涌而入,水压达30个大气压——与喷水压力为3.5个大气压的消防龙头相比,其危险程度是可以想象的。轮机长可能命令艇员去堵漏。但是,强烈的喷雾使人睁不开眼睛,喷水的噪音使人听不到命令。在死神面前,轮机兵们束手无策了。

就在这危急关头,艇长命令应急吹除,向“云雀”号报告自己进入上浮状态。“云雀”号也确实听到了高压空气的吹除声,潜艇曾一度上浮。

大量的海水从破裂的海水冷却管涌进机舱,通往核反应堆的一些电缆已浸在海水里,情况十分严重!轮机长建议关闭反应堆,艇长同意了,螺旋桨停止了转动。由于大量海水进舱,高压空气吹除压载水舱后产生的浮力已不顶用,潜艇继续往下沉,深度计指针已超过危险的红线,顷刻间潜艇就会粉身碎骨。

哈维艇长把希望寄托在最后一张王牌上,即用反应堆蒸汽发生器的余热重新使主机转动起来。

“立即启动主机!”他发出了命令。

这样做会损坏反应堆外壳。哈维清楚这一点,但他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了。

9点17分,就在他向“云雀”号最后报告超过安全潜航深度时,主机还没有来得及启动,多吨海水涌进机舱,艇员们顷刻间被达到五、六十个大气压的高压空气压死。

“长尾鲨”号继续向深渊飘落……

调查委员会的一位海洋学家对“长尾鲨”号的沉没作了另一种解释:长滩以东的大西洋海域,海底形成了脱离大陆坡的不规则的海底峡谷,被称为海底东海峡。它是从缅因州通往大西洋的最大出口,通常有弱海底流。由于4月4日大风暴的影响,使海中情况发生了剧变,寒暖海流的交错,形成了可怕的“海中风暴”,这是一种高低差米的海中大漩涡,潜艇一旦被卷入,操纵就非常困难。如果在旋涡中挣扎,必然会失去三维平衡,向下沉陷。

“长尾鲨”号遇难之时,由于遇上了海中风暴,因此一切争取上浮的措施都失效,巨大的漩涡迅速把它卷进死亡的深渊。

震惊五角大楼

事故发生当天的11点04分,美国海军部收到了海克少校的急电:“长尾鲨”号核潜艇于今日9时17分失踪。

五角大楼听到“长尾鲨”号失事的消息后十分震惊!海军部迅速制订应急计划,并派出大批舰船去失事海区调查,以便弄清沉没的原因。

事故后的第二天,就执行调查计划的第一步:“派出调查船用声呐和水下摄影机去搜索。这简直是大海捞针,茫茫大海,“长尾鲨”号的残骸究竟在何处?紧张的搜索持续了好几天。摄影机被拖着贴近海底进行搜索,碰在海底小石丘上,碰坏了好几只。冲洗出来的胶卷上,也只是离奇古怪的海底乱石,丝毫没有留下“长尾鲨”号的痕迹。

五角大楼非常焦急不安。不能再拖延调查的时间了。于是,就执行了调查计划的第二步:直接派人到米深处去调查。这就要用深潜器;当时,在美国能下到这样大深度的只有一艘“的里雅斯特”号,而且还在太平洋那边作海洋调查。海军发出急令调它到大西洋,但它大约经半个多月后才能到达现场。.

“长尾鲨”号的失事,使美国海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也得到了极其深刻的教训,为此,美国海军迅速采取了下列两项措施:

1、对美国全部潜艇的海水管路严加检查,对承压部位的所有焊缝进行一次严格的安全检查。

2、研制新型的深潜救生系统,即工作深度为米的深潜救生艇。

深渊寻找残骸

“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早已扬名世界——年1月23日,它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米,创造了深潜的世界纪录。

年4月14日,即“长尾鲨”号失事后的第四天,它接到了调令,由“挑战者”号登陆艇拖着离开东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去大西洋。由于在航行途中遇到风浪,耽误了一些时间,半个月以后才到达波士顿以东海域。

为了使“的里雅斯特”号能够顺利地完成水下调查任务,除了紧急修理原有的设备外,还给它配上了当时最先进的搜索声呐和射线测定仪,以便提高水下搜索能力和鉴定可怕的核反应堆可能带米的危害程度。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6月10日由海军中尉乔治·马丁和同伴肯尼斯·麦肯奇驾驶“的里雅斯特”号,潜向海底深渊。马丁细心地操纵着深潜器,慢慢地向米深的海底飘落。当接近海底时,麦肯奇按下放出调节索的电钮,让一根粗铁链徐徐落下——当它的一部分触及海底后,深潜器增加了一定的浮力,也就不再下潜。这样,深潜器可在海底附近作定深航行,它的底部可避免碰底。

深潜器在下潜前虽然做了些改装,但还是显得比较笨拙,在水下不管怎样操纵,都很难改变航向。4个小时过去了,只前进了不大一段距离。两位深潜驾驶员透过厚厚的观察窗,看到的只是单调的一片海底,什么线索也没有发现,只得扫兴地上浮到海面。

6月22日,“的里雅斯特”号第二次下潜。这一回,它是顺着海流下潜,走得比上一次快。它依然贴近海底航行,在强烈的探照灯光下,海底下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2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无所发现。突然,驾驶员在搜索声呐的荧光屏上发现了一个可疑目标。他们无比兴奋,开动深潜器上的所有推进器。不断地修正航向,艰难地向目标靠近。在探照灯的照耀下,看清楚它是一大片金属,摄影机立即拍下了这个诱人的镜头。兴奋万分的调查者继续在附近游荡,想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不巧,深潜器陷进了一片泥潭,被紧紧地粘贴住了,不能动弹。

这个意外事故差点使两人断送了性命。他们不断地摇动着深潜器,并抛出一部分钢丸,以便使深潜器增加浮力。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终于使“的里雅斯特”号脱出烂泥的围困,最后轻轻往上一跳,脱身向上疾升。马丁急忙从浮体中放出加仑汽油,以减少艇的浮力,使上升速度减慢。

接着,两位驾驶员检查了耐压舱内的仪表,继续去搜索“长尾鲨”号的残骸。海底干坦、灰暗,偶尔会出现几块棱角分明的烁石。深潜器在缓缓地前行,麦肯奇坐在观察舱前,全神贯注地观看着水晶般的蓝色世界,可是仍然无所收获。

次日,“的里雅斯特”号又第三次下潜,除了找到一小片金属,依然没有重大的发现。整整一周过去了,“长尾鲨”号的下落还是不明,“的里雅斯特”号被拖回港口,进行保养和更新设备。

8月下旬,“的里雅斯特”号带着最新的装备,又到“长尾鲨”号的失事海域游弋。在第一个下潜航次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个塑料鞋罩。它是核潜艇上反应堆室工作人员穿的,透过舷窗能看清上面的编号——SSN一,这个重要发现给调查“长尾鲨”号的失事原因带来了希望,它表明核潜艇的残骸就在附近。

马丁和麦肯奇受到极大的鼓舞,第二天继续在临近地区寻找。突然,深潜器剧烈地晃动和旋转起来。控制台上的警报器红灯闪亮,蜂鸣器“嘟、嘟”作响,避碰声呐发出了危险的警告……坐在耐压球里的马丁和麦肯奇判断遇上了海底旋流。他们立即对准前方扫描,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很可能是一座海底小山。说时迟那时快,麦肯奇立即按了一下一、二号电钮,抛出一部分压载的铁丸,深潜器浮力增加后急速上浮,越过了一个黑压压的山影,两人才松了一口气。“的里雅斯特”号向海面浮升,重新回到阳光普照的海面上。

接着,“的里雅斯特”号又进行了多次下潜,但都没有重大的收获。

8月29日,“的里雅斯特”号又下潜到“长尾鲨”号葬身的海底。马丁小心翼翼地驾驶着。麦肯奇坐在观察窗前双目注视着海底。突然,他看到了一片片金属碎片、断掉的一根根电缆,歪斜扭曲的管子……麦肯奇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长尾鲨”号的一片残骸,它们散落在面积很大的一块海底上。这说明“长尾鲨”号在沉到海底之前由于压溃和爆炸已经粉身碎骨了。

麦肯奇在现场拍摄了许多照片,并且用机械手挑了一根破裂的管子,把它放进深潜器的取样筐里。“的里雅斯特”号终于浮出海面。沉重的舱口盖一打开,驾驶员马丁第一个从耐压球里爬上来。他站在深潜器的甲板上,舒开双臂,让海风抚摸敞开的胸膛,梳理那稍有蓬乱的头发,兴奋地向同伴们招手致意。

从深海捞上来的管子,是一根长1.7米的铜管,重4.5公斤,上面有SSN一的戳记,经现场的专家鉴定,证明它是“长尾鲨”号厨房里的热水冲洗管。管子上还留下了一个爆破口,大概是在舱室进水时由于压力的升高而爆裂的。

由于深潜器上的机械手起重负荷比较小,因此不能打捞起大块的钢板和其他物体。但是,“的里雅斯特”号从米深处打捞出一根能说明问题的管子,这的确是件了不起的功绩,它为解开“长尾鲨”号的失踪之谜立了新功。

在“的里雅斯特”号的航海日志上,继创造深潜世界纪录之后,又记下了揭示“长尾鲨”号悲惨命运的新篇章,也证明了它在深海工作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uana.com/shazy/1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