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绞肉机重挫美军的硫磺岛战役
年2月19日,太平洋硫磺岛战役开始图为硫磺岛战役期间,美军俘虏的日军士兵 原载:《国家人文历史》年第2期 作者:章骞 由于贝里琉岛的占领过程中,美军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严重损失,因此,美军对于以后的攻击战略进行了修正,决定更为彻底地实施“越岛战略”,极力避免不必要的攻坚作战,将“蛙跳”的幅度进一步扩展。于是,原来计划对棉兰老岛及台湾的登陆行动被放弃。年10月3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进攻日本本土前的三个战略目标,首先是年12月20日对吕宋岛,其次是年1月20日对小笠原群岛一个以上岛屿的登陆作战,最后则是年3月1日对琉球群岛一个以上的岛屿的登陆作战。年10月9日,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官霍兰·史密斯接到了尼米兹将军的密电,命令他对小笠原群岛的登陆目标定为硫磺岛。 空袭日本本土的眼中钉 当时美国已经将马里亚纳群岛作为B-29的主要基地,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空袭。硫磺岛北距东京余公里,南距塞班岛余公里,恰好处于中间点的位置,岛上设置的雷达站以及机场对于空袭日本本土的机群而言恰如眼中钉、肉中刺。硫磺岛一旦被美军夺取而加以利用,不但能够提供护航战斗机的基地,而且还能为因故障而无法返回马里亚纳的轰炸机提供应急机场,其战略价值之大无法估量。 硫磺岛位于小笠原群岛岛链的南部,海岸线长约22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岛上很多地区为较厚的火山岩所覆盖。火山灰要轻于沙,不但人员难行,各种车辆更须铺上垫板才能通过。由于美军开始逼近,日军在年5月新设第师团加强防守,由陆军中将栗林忠道为师团长,并兼任小笠原地区集团的指挥官。下辖步兵第联队、第2独立混成旅团、战车第26联队以及独立混成第17联队等作战部队,陆军部队兵力为人。装备的炮火几乎相当于日军一个师团炮兵火力的4倍,尤其是其中巨大的火箭炮和臼炮,威力相当于大型航空炸弹,但是由于只有简易的发射架,可以迅速从放列状态退避到地下阵地。除了陆军部队以外,在岛上还有海军少将市丸利之助指挥下的第27航空战队以及硫磺岛防备队等力量,总计人员为名。这支部队也被置于栗林忠道的指挥下,总计兵力达到两万以上。 栗林上任之后立即将司令部从父岛转移到硫磺岛,亲自四处巡查硫磺岛各处,了解实情,撤走居民,重新制定新的防御规划,并将固执地坚持歼敌于水际战术的指挥官更替。在内陆部分聘请矿业工程师,开始建设计划总长28公里的地下坑道,彻底贯彻在坚固的地下阵地进行长期持久战、游击战的作战方针。他向全体将士发布自己起草的《敢斗誓言》以及《胆兵战斗心得》,提倡“不消灭十个敌人就不能去死”、“就剩下我一个,也用游击战术让敌人坐立不安”等,针对日军士兵一到绝望便经常发起自杀式突击或者干脆自杀的情况进行作战指导。而且,栗林用极为务实的方针进行备战,要求士兵用七成时间训练、三成时间构筑工事。甚至为了在土木作业中为了尽量节省时间,规定即便见到他也不用敬礼。 在防御部署方面,以折钵山为核心构成南部阵地,由于完全在舰炮的打击范围之内,因此仅仅作为牵制用。而以中部的大阪山、天山、两个飞机场及元山地区构成硫磺岛的主要防御地带;以永备发射点和支撑点为骨干构成东、西滩岸防御阵地。有些主要工事和大型坑道掩蔽部以及天然岩洞都有网状地下坑道相连接,通信照明设施齐备。各阵地间火力能互相支援,炮火可以控制全岛及滩头。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uana.com/shazy/8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其实美军面对的日军
- 下一篇文章: 驰骋在蓝色伊甸园,发现塞班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