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散文徐连喜说不尽的俄罗斯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一 莫斯科时间4月16日下午两点左右,当我们从艾菲F航班通过舷梯踏上圣彼得堡普尔科夫国际机场地面时,映入眼帘的景象,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普尔科夫国际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比较起来,显得有点寒碜。机场建筑当然比不上天河机场的美轮美奂,而离舷梯不远处的地面正在维修,地上堆着土地面淌着污水。几位着橘黄色工装的工人,正在那里懒洋洋地施工。机场周围是一些或疏或密的树林,因为地处北纬60度,春天的脚步慢,所以那些树木丫丫叉叉地看不到一丝绿意,倒显得有些萧索。 乘上接机的旅游大巴离开机场,前行不久左拐就驶入了莫斯科大街。沿途所见,虽然楼房林立,但似乎有些陈旧,并且大都不高。街道路面,倒很干净整洁。忽然,前面一座广场映入眼帘,广场中央,一座纪念碑直指苍穹。导游告诉我们,那是圣彼得堡二战胜利纪念广场。 一看到这个广场,我的思绪立即立即飞到六十八年前…… 现在的圣彼得堡,那时叫做列宁格勒。列宁格勒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和铁路、河运枢纽,也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罗萨(即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计划时,一再强调要攻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发祥地”——列宁格勒,并狂妄地叫嚣一定要把这个城市“从地球上抹掉”。 战争开始时希特勒妄图占领列宁格勒,但未能得逞,而后进行了长达近九百天的围困作战。希特勒的意图很明显,他要摧毁的,不仅仅是列宁格勒这个战略要地,更重要的是要摧毁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的精神意志。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斯大林(“斯大林”在俄语中就是钢铁的意思)深知守住列宁格勒的重要意义,他严令死守,并派朱可夫将军空降到那里,出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在朱可夫将军的指挥下,坚强不屈的列宁格勒军民,终于粉碎了希特勒的企图,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战役。 在列宁格勒在被围困的期间,城外沙皇的宫殿和其他历史名胜大部分被抢劫,然后毁掉。许多工厂,学校,医院等民用基础设施被空袭和远程大炮摧毁。近九百天的围困导致高达一百五十万士兵和平民死亡。城市的平民受到极端饥饿的威胁,仅年1月至2月,每天死亡约七千至一万名居民,其中大部分缘于饥饿。 据说,有一天,朱可夫将军从十月革命工厂出来,正赶上吃饭的时间,朱可夫将军就坐在路边的废墟上吃面包,这时两个十多岁的女孩走过来,站在他身边盯着他手里的面包,其中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对他说:“将军同志,我可以用双手接住你的面包屑吗?”朱可夫将军问这三个孩子:“你们的爸爸妈妈呢?”孩子们告诉他,他们的爸爸上前线了,她们的妈妈被德军炸死了。朱可夫听了,流着眼泪,把两个孩子拥在怀里,把他的面包送给了孩子们,然后对随行的官兵说:“为了她们,我们一定要保卫好列宁格勒,消灭法西斯!” 在近近九百天的围困中,顽强的列宁格勒人民忍着饥饿,忍着严寒,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冒着德军的狂轰滥炸,仍然坚持上班,仍然坚持尽一切所能支援前线。列宁格勒真不愧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只可惜,这座以列宁命名的城市,在苏联解体后又沿用了沙俄时代的名字,想到这里,心里不禁有些怅然。但是,无论如何,此行一定要到二战胜利纪念广场去瞻仰耸立在那里的纪念碑,一定要去凭吊在那场保卫战中献出生命的一百五十万英灵…… “前面就是莫斯科凯旋门”导游的声音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从车中向前面看去,只见笔直的莫斯科大街前面矗立着类似于中国牌楼的建筑,只不过没有飞檐斗拱,凯旋门上面正中有一组雕塑,依稀可见六匹前腿扬起的大马拉着疾驰的战车,车中有身着古希腊长衫、带着翅膀的胜利女神,她右手拿着桂冠,左手拿着的大约是棕榈枝。据说这座凯旋门是为了纪念19世纪初俄国战败拿破仑而建的。说来也怪,两大欧洲战争狂魔拿破仑和希特勒都能席卷欧洲,却偏偏都败在俄国手里,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大概并不为过。 按原来日程安排,我们到了圣彼得堡,并不是马上到下榻的酒店,而是首先游览彼得保罗要塞。由于我们一路旅途劳顿,加上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要晚五个小时,所以我们都很疲劳,于是导游就把我们带到我们下榻的帝国艺术酒店。 帝国艺术酒店在一个临街大门进去的右边。这次赴俄旅游最令我们满意的就是不用频繁地换酒店。我们在圣彼得堡的几天都是住在这家酒店里。酒店虽算不上豪华,但干净整洁。楼梯、走廊,房间里都铺着地毯。楼梯间迎面墙上,都是圣彼得堡市区著名建筑、雕塑、风景的大幅照片。房间不算宽敞,但除了没有国内酒店都会提供的热水瓶以及一次性牙膏牙刷拖鞋等用品外,其他设施也还算齐全。电源插座跟我国不一样,跟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差不多,好在我们出国前,旅行社就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电源转换插头。酒店有WiFi,对外加联系也十分方便。早餐都是在酒店吃。餐厅大概是东北人承包的吧,每天早上就餐时,总有一个壮实的操东北口音的青年妇女扯着喉咙叫着:“请大家吃过饭以后,把你的餐具收捡一下!”因为赴俄旅游的中国人太多,酒店里住满了中国游客,早餐也特别拥挤。餐厅的服务人员忙不过来,管理人员只有叫旅客自己吃完饭后收捡餐具。 偶尔会有俄罗斯旅客,虽然接触不多,但感到他们对我们还是很友善的。有一天,我在走廊里碰到几位俄罗斯姑娘,她们笑着用普通话向我打招呼:“你好。”我用我还记得的一个俄语单词“哈啦索”笑着回应。这几个姑娘咯咯咯地笑着,从我身边走过去,然后又回过头来向我挥着手。 从酒店经大门出来从右边向前走多米,是一个圆形广场。广场周围是花圃,广场中央是圆形草坪,草坪周围摆着长条椅,供人们休憩。草坪中央立着一尊半身塑像,这尊塑像据是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的罗蒙诺索夫的塑像。此后几天,让我深深感到,俄罗斯对于自己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对于自己历史上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是非常尊重的,无论圣彼得堡还是莫斯科,到处可见这些杰出人物的塑像。仅从这一点看,这个国家不容小觑。 每天早晚,我们都会在这里散步或休憩。而我每天傍晚,常常坐在这里,望着蓝天上飞机拉出的纵横交错的白线,望着天上那轮明月,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 二 莫斯科时间17日上午9点多钟,我们乘上旅游大巴前往距离彼得堡市29公里的夏宫(又叫彼得宫)游览。 在夏宫旁边的林间大路上,忽然听到有人用小号吹奏的《义勇军进行曲》。顿时,我们精神为之一振,连忙疾步向前走去。原来,一位身材高大的俄罗斯老人在路边吹着小号。异国他乡,突然听到有人吹奏我们的国歌,那种感觉和激动,是从未有过的。同行的美丽善良而又活泼热情的戴女士激动地说:“真的好感动,要表示一下我们的谢意。”只见她掏出一张钞票,恭谨地放进老人面前的小箱里,在她的感召下,我也掏出一张钞票放进了小箱。因为我们出行时为安全着想,身上都没有带多少现金,虽然钱不多,却也能表达我的心意。老人很高兴地一边吹奏者中国歌曲《我的祖国》,一边热情地邀请我们合影。这段小小的插曲,是我赴俄旅游过程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夏宫坐落在波罗的海东部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是当年彼得大帝避暑的行宫。夏宫于年由彼得大帝建造。它现占地公顷,建筑豪华壮丽,被人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 彼得宫由上公园、下公园以及之间的大宫殿三部分组成。 大宫殿是一座两层建筑,装饰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穹顶。由于地势较高,在蓝天的映衬下,金壁辉煌,显得十分雄伟。据说宫内有庆典厅堂、礼宴厅堂和皇家宫室,不过我们没有进去。 大宫殿前是被称作大瀑布的喷泉群,由上至下分好多级台阶。这里有几十座灿烂夺目的金色雕像,这些雕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还有很多造型生动的浅浮雕和小雕像,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喷泉及两座梯形瀑布。但在我们游览期间,除了大宫殿右前方的一个喷泉喷着几十米高的水柱外,其他喷泉包括瀑布均处关闭状态。 尽管如此,夏宫呈现出来的的豪华大气的美,仍让游客赞叹不已。 在大宫殿前面转悠了半天,拍了视频,拍了照片,我们就沿着瀑布群前面左边笔直的林荫大道,向芬兰湾岸边走去。林荫大道两旁的树冠,都修剪得整整齐齐。路旁还有园艺工人正在为景观树整形。突然右前方一溜修剪过的大树上,一只猛禽正在捕捉一只松鼠,那松鼠极为敏捷,在丫丫叉叉的树枝之间飞快地逃窜着,一会儿就把那猛禽甩掉了,这一幕被我拍了下来。 站在芬兰湾岸边,只见澄澈如洗的蓝天上白云朵朵,岸边或一群群,或三两只海鸟,有的在岸边浅水处觅食,有的在岸上嬉戏,一有游人过来就飞向向空中,在碧海上空盘旋。 大家照例纷纷在芬兰湾边选景点,摆姿势,照起相来。说真的,有碧海蓝天的映衬,照出的相也格外美一些。 我们从芬兰湾岸边转来,来到大宫殿右前方的大喷泉旁边,这时,我们一行中的余女士、戴女士见有有几个外国姑娘,于是就跟她们打着手势交流起来,不一会,她们就亲亲热热地挽着手照起相来。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在阿尔卑斯山看到的一幕,中外游客在滑雪场上亲热互动,其乐融融。我想,世界各国人民,不分肤色,不分种族,本来可以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纷扰和战争呢! 由于夏宫面积太大,景点又多,我们在下花园和芬兰湾流连的时间太长,加上上午出发时间的延误,所以,转到大宫殿的后面的上花园旁边时,导游和部分驴友已经在催促我们离开了。不过我们也没多少遗憾,因为,虽然上花园具有浓郁的法国风味,但对于已经游览过法国凡尔赛宫御花园的我们来说,上花园的美景应该不难想象吧。 离开夏宫的路上,偶尔回头望一下豪华壮丽的夏宫,突然想起杜牧《阿房宫赋》来,“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彼得大帝建造夏宫的年,正是沙俄帝国进一步推广巩固农奴制度的时候。所谓农奴制度就是把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让农民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使他们处于社会最低层而成为奴隶的一种罪恶的制度。 沙皇政府在全国实行土地和户口登记。凡记入地主名下的农民便成为农奴,自由人只要替他人做工达6个月以上便沦为农奴。农奴必须依附于他们的主人,不得逃亡。农奴一旦逃亡,封建地主可以无限期地追捕他们。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彼得大帝甚至下诏对窝藏逃亡农民者处以死刑,没收其庄园。国家还设有专门从事搜寻逃亡农民的侦察队。 可见,彼得大帝建造夏宫所需的庞大的开支,正是无数农奴的血汗甚至冤魂啊! 午餐是在夏宫附近的一家中餐馆吃的。吃过午饭,我们又乘车来到喀琅施塔得。 喀琅施塔得在芬兰湾东端科特林岛,东距圣彼得堡二十九公里。历史上。这里曾经是瑞典的领土,年大北方战争,彼得大帝从瑞典手中夺得科特林岛后建立了喀琅施塔得要塞。从沙俄时期到前苏联时期,这里一直都被用作波罗的海舰队的军港。卫国战争中,喀琅施塔得要塞对保卫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起过重要作用。 苏联解体后的年,这座城市才首次对外国人开放。 军港内停泊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军舰,蓝色的海面上,海鸥飞翔,蓝天上白云朵朵,飞机拉出的白线,纵横交错。岸边被隔离开的场地上,停放着许许多多的军机、装甲车和导弹,看似宁静祥和的军港风景,却又让人似乎嗅到硝烟的味道。我们团队中有人曾试图进去看个究竟,被执勤的士兵拦住了,只有隔着栏杆看了一会。 年7月30日上午,结束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的中国海军合肥舰、运城舰,曾在喀琅施塔得港附近海域参加了俄海军节庆典海上阅兵。这次阅兵,中俄共派出13艘水面舰艇及水下潜艇参阅。希望中俄两国通过类似的军事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互信,共同为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祈愿中俄两国永远和睦友好,永不兵戎相见。 说起来也很有趣,在这里我才知道,在我们一行中仅我们觅儿寺镇的老乡就有七八位。不仅有我的同学,还有我一个村的同伴。于是我们便高高兴兴地在军港旁边合影留念,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三 18号吃过早饭,8点左右就出发了。今天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彼得保罗要塞。 年以前,圣彼得堡还是瑞典的领土,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沼泽,而彼得保罗要塞这个地方还是涅瓦河流向波罗的海入海口旁边的一个野兔出没的小岛,人们称它为兔子岛。那时的俄国还是一个远离大海的内陆国,而世界早已进入了海洋时代。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了南美大陆,海上马车夫荷兰也四处抢占地盘。葡萄牙和荷兰甚至将贪婪的手臂伸到了我国的澳门、台湾。 这一切对于大脑里充满了海洋意识的彼得大帝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年5月,沙俄终于从瑞典人手里抢过了涅瓦河的出海口。这里濒临芬兰湾,是沙俄通向欧洲列强在海上最便捷的通道。年5月27日,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举行了隆重的圣彼得堡奠基仪式;他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然后扩建为城。 建筑需要大量的石料,彼得大帝下令其它城市禁止用石料搞建筑,将所有石料都调往圣彼得堡,并规定:凡驶进圣彼得堡的船只必须装载30立方石料,否则不准靠岸。建筑缺乏大批劳动力,彼得大帝就下令各省每年要为建设圣彼得堡提供4万名劳工。这些人调来后没有住处就住草棚,粮食不够就吃糠菜,而且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稍有懈怠,就要受到鞭刑。由于繁重劳动和疾病折磨,大批劳工死去,彼得大帝就命令将犯人押来充当劳动力。据估计,在建筑圣彼得堡的过程中,有2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 年,彼得大帝正式宣布,将俄罗斯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 因为圣彼得堡原来是一片沼泽,随着圣彼得堡市的建造,人工运河在市内纵横交错。这些运河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开凿的,以舒缓因芬兰湾水浅而倒灌进入圣彼得堡的海水。据说圣彼得堡共有42个小岛,由座桥梁连接,因此圣彼得堡又被称为“北方威尼斯”。 可以说,是先有了彼得保罗要塞才有圣彼得堡的。 在去彼得保罗要塞的路上,经过了一片营区。只见营区里外,陈列着很多飞机,导弹,大炮,坦克,装甲车等各种各样的轻重武器。我正疑惑,不知是军营还是军火库,忽然看到一队小学生正在进入营区,我想,这大概是俄罗斯国防教育基地之类的机构吧。战斗民族注重从娃娃起开始培养战斗意识,这一点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 进入要塞以后,导游强调了一下集合的时间,就由我们在岛上自由游览。 要塞中有圣彼得保罗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罗大教堂。这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洛克式大教堂。教堂外表庄严肃穆。据说教堂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有镀铜的吊灯和有色的水晶枝形灯架,内壁装饰有四十三幅精雕细镂的木刻雕像。教堂里还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许多大公也附葬于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遗骸也迁葬于这里。大教堂的钟楼高米,据说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它还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钟楼尖顶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双翼伸展3.8米,塑像头上十字架高6.4米。塔尖金光闪闪直刺蓝天。 有一个传说,俄罗斯人喜欢酗酒,士兵亦是如此。彼得大帝在军中严令禁酒,他说,谁要想喝酒,除非他能爬到教堂钟楼尖顶上去。当然,在彼得大帝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不料偏偏就有一个士兵,偏偏就爬到教堂钟楼尖顶上去了。彼得大帝没有食言,亲自写了一道敕令交给了那名勇敢的士兵。那名士兵凭这道敕令就可以喝酒了。不料,后来那名士兵把彼得大帝的敕令弄丢了,那名士兵就找到彼得大帝,请求他另写一道敕令,彼得大帝就令人将敕令纹在这名士兵脖子右边。这样这名士兵要喝酒,只需让人看看他右边的脖子就可以了。以至于现在,俄罗斯人要想喝酒,只要拍拍右边的脖子别人就知道了。 在教堂旁有一座小亭子,装饰有圆柱和航海女神的塑像,据说是保存彼得大帝的一只小船的船屋。 大家三五成群地在要塞里转悠着,我则像独行大侠一般,一个人到处钻。我向正对着涅瓦河的城门“涅瓦门”走去,路旁陈列着一些炮筒、炮座等古代大炮的部件。穿过城门就来到了涅瓦河边。城门左边远处河边的城墙脚下,有五六位妇女穿着比基尼或坐着或靠着城墙做日光浴。当时圣彼得堡的气候大约跟我们国内的早春时节差不多吧,早晨还寒气袭人呢,而这里妇女竟在这个时候作日光浴,也真让人不可思议。 因为彼得保罗要塞后来改成关政治犯的监狱,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等都曾经被关押在这里。年,列宁年仅21岁的哥哥亚——乌里扬诺夫试图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就是在这里被杀害的。因为当年政治犯们先被船只押送至涅瓦门,再被带入监狱里。所以涅瓦门又被称为“死亡之门”。 从“死亡之门”转来,我想,我是走过“死亡之门”的人了,以后还怕什么大灾大难呢?于是不觉暗自得意起来。 要塞里面的道路边、草坪上,甚至通向要塞的桥梁旁边的木桩上,到处有兔子的造型,大概是为了突出要塞的地域特征,让俄罗斯人永远记住他们的先辈筚路蓝缕,开疆拓土的历史吧。 从彼得保罗要塞出来,我们一行就乘车来到瓦西里岛古港口。 瓦西里岛是圣彼得堡市涅瓦河三角洲的第一大岛。岛上建有圣彼得堡科学院,美术学院,矿业研究所,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等。这里曾经是圣彼得堡最繁忙的码头,与冬宫、彼得要塞相呼应,曾是沙俄帝国首都的中心。 瓦西里港口的广场两侧耸立着两根船头形装饰的圆柱,柱高32米,是为入港船只导航的灯塔,称为拉斯特莱里柱。圆柱上之所以有船头装饰,是因为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把战败船只的船头钉在圆柱上,作为海战胜利的象征。在两座导航灯塔的花岗石基座上,各摆放这两座象征着俄罗斯四大主要河流的雕像——伏尔加河、沃尔霍夫河、第涅伯河及流经圣彼得堡的涅瓦河。 在两座灯塔之间,有一溜亲水平台。亲水平台两侧竖有石雕狮面人身像。亲水平台附近有几个专售俄罗斯民族特色的纪念品的摊点。 站在码头上眺望,左前方远处是彼得保罗要塞,对岸就是冬宫。 我们就在码头旁边自由活动,或拍照留念、或沿着涅瓦河赏景,或在摊点上选购纪念品;而余女士、戴女士等女游客则在亲水平台上洒着饼干面包屑与时而飞起时而落下的鸽子互动着,不时发出快乐的笑声 四 18号的午饭是在一家中餐馆吃的。餐馆里就餐的人很多,几乎都是中国游客。饭后,大家都走了,我一个人落在后面。这时,大约是这家餐馆的老板和他的一名员工正在以轻蔑的语气议论着:“中国人真没素质!”“唉,中国人就这个德性!”看他们那一脸不屑的神态,仿佛自己不是中国人似的。我问他们:“出什么事了?”那老板模样的人指着地上一脸厌恶地说:“你看看吧!”我朝他指的地方看去,原来,干干净净的地面砖上有一滩浓痰。在异国他乡,面对国人的恶习,如果是一名外国人这样议论,我只会感到羞辱,无言以对;但是面对同样是中国人的议论,我除了感到羞辱外还有愤怒。说真的,要不是我身材矮小年老体衰,我真想给他们几记耳光:我在心里愤怒斥责道,“难道你们不是中国人吗!”我打量了一下他们,掏出餐巾纸来,弯下腰去,把那滩浓痰擦掉,把餐巾纸丢进垃圾桶里,冷冷地说了一句“我们都是中国人!”然后扭头就走。 去年旅欧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中国游客不文明的现象。唉——,看来国人精神文明的脚步还远远落在物质文明后面啊! 下午,我们去游览冬宫。 冬宫,坐落在涅瓦河畔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罗斯帝国沙皇的皇宫,它是18世纪中叶俄罗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典范,十月革命后被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斯博物馆的一部分。 艾尔米塔斯博物馆最早是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里面珍藏着包括叶卡特琳娜二世收购拥藏的艺术珍品在内的大量各种类别的艺术珍品。 艾尔米塔斯博物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时,是负责在圣彼得堡全程陪同我们的当地导游小迟做向导并讲解。小迟的讲解语焉不详,我们就只有自己参观自己的了。 艾尔米塔斯博物馆里,艺术珍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最精妙的艺术品大概是孔雀钟吧。一棵枝繁叶茂的小树上站着一只美丽的孔雀,左右两边分别是一只公鸡和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猫头鹰,树下则长着12朵圆蘑菇,在中间最大的一棵蘑菇的顶端,还落着一只振翅欲飞的蜻蜓。当孔雀种上满发条时,蜻蜓就会一秒一秒地转动,起到秒针的作用,而蜻蜓下面的大蘑菇上,可以看到小时和分钟的刻度。整点报时时,孔雀还会开屏。据说整个孔雀钟是由黄金打造成的。 这座钟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仍然能够启动,但我们参观的时候,它处于停止状态。这座孔雀钟是由英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珠宝设计师詹姆斯·考克斯以及他的工匠团队一起制造的。据说最初是为中国打造,因为中国无力购买,一位俄国亲王就购买了它,并将其送给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而达芬奇的《柏诺瓦的圣母》久久的吸引着我的目光。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文艺复兴是欧洲从黑暗的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把人性从神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达芬奇和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柏诺瓦的圣母》被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画面中的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婴,面带幸福的微笑,可爱的耶稣坐在她的膝上,玛丽亚手拈鲜花与婴儿逗乐,圣婴右手探出想要拿花,同时伸出另一只手抓住母亲。于是,玩弄花朵这个动作构成了整幅画的主题。这里的圣母不再是中世纪画面中的圣母了,她流露出世俗母亲的母性。她的微笑高度概括了现实中年轻少妇面对自己孩子的幸福感。同时,画中处于深色墙垣上的窗户,一方面显示出行动是发生在室内,另一方面又显示出窗外明净蔚蓝的天空,从而淡化了传统的圣母头顶绚烂色彩的“圣光”,以更多的“人性”取代了“神性”。 深刻而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这幅作品之所以吸引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与《柏诺瓦的圣母》题材类似的达芬奇作品还有《圣母丽达》。达芬奇存世的作品只有十幅,艾尔米塔斯博物馆就拥有两幅。这两幅作品应该是艾尔米塔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吧。 在狄俄尼索斯厅(俗称“酒神厅”)一尊酒神塑像前,我驻足了半天。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是狄俄尼索斯,他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他不仅握有美酒醉人的力量,还以布施欢乐与慈爱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我在狄俄尼索斯塑像前伫立良久,心里暗暗祈祷,慈悲的酒神啊,赐予我海一般的酒量吧,这样,我在与同学朋友聚会时不受人“欺侮”了。 博物馆里,最受人 叶重豪江河 江长深张际春 张楷良金仕善 秦遥倪先胜 徐绪敏黄谷子 詹学群谭冰 主编:熊立功 副主编:李保全 编审:刘银松 评论员:杨国庆 栏目编辑: 小说●李绍伦 戴水冰 散文●李天荣 诗歌●现代诗: 李其斌叶信于 古诗词:汪辉银 书画版:程常波 校对:清秋 投稿须知: 1,原创首发作品优先发表; 2,请作者提供个人简介、照片,经编辑审核推介; 3,谢绝抄袭、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作品,文责自负; 4,20元以上,70%的赞赏作为作者稿酬; 5,驻《楚文学》选稿网络平台有搜狐网、今日头条、百度的《作家视野》;选稿报刊有《东坡文艺》《大悟山》《红安文艺》《红安文学》《铜锣诗词》和《红色文化》报; 6,发表的作品,将择优在国家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 7,郑重声明:《楚文学》所发各类文章,均系作者原创,各类媒体使用,须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这里少数使用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 8.收稿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uana.com/shael/5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典考伯沙拉1元连江布宜诺斯咖餐发福利
- 下一篇文章: 大事件遂宁圣莲岛附近已勘探出天然气,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