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霸对怂逼韦拉拉韦拉海战
舰娘历史上的今天系列转自微博 舰娘历史上的今天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跳转至原微博 感谢大大的转载授权 年10月6日-7日是韦拉拉韦拉海战,这场海战中奥班农负了她这辈子最严重的伤 年9月底到10月初,旧日本帝国海军一直在忙着搞撤退,昭和版的“敦刻尔克”在南太平洋上演。这次撤退以一场小规模的海战“韦拉拉韦拉海战”而告终,盟军并没能挡住日军撤退的步伐,但这场海战却成为旧日本帝国海军最后一场胜利的海战而被载入史册。 被战史称为“锁链群岛”的所罗门群岛,是太平洋战争上半场盟军和日军争夺的焦点,日军逐岛顽强抵抗让美军反击进度极为缓慢。打了大半年,美军才肃清瓜岛和新乔治亚岛两个大岛。直到年8月美军第三两栖部队司令威尔金森搞出跳岛战术,绕过被上万日军固守的科隆班加拉岛,直接在韦拉拉韦拉岛登陆,情况才得以改观。 年9月24日,美军在韦拉拉韦拉岛南部的巴拉科马机场投入使用。从此开始,日军的任务就只能是尽量撤出科隆班加拉岛的守军了。裕仁亲自过问战局,让日本海陆两军破天荒的通力合作,并制造出一连串经过艰苦血战、予敌重大杀伤后胜利转进的报告——这次撤退还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鹤作战”。 年10月5日中所罗门地区,大概战况就是这样 经过瓜岛的成功撤退,日军对转进战术越来越娴熟。东京快车的至少9艘驱逐舰、4艘特设输送舰、超过条大发动艇和小发动艇,趁着无月之夜忙碌着转移人员。大批零式水上观测飞机(不是三座的零式水侦而是双座零)严密监视周边,不但驱赶了美军的夜间侦察机——“黑猫”型卡特琳娜水上飞机,还经常投下照明弹或照明浮标,点亮前来拦截的美军舰队。 日本方面掩护撤退的主力仍然是第三水雷战队,由官二代兼超级学渣伊集院松治大佐同学指挥。从瓜岛撤退以来,日本海军已经在中所罗门群岛失去了包括白雪、村雨、阳炎、黑潮、岚、初雪等在内的15名小学生和神通,前来增援的第二水雷战队完全打残。所以伊集院大佐变得非常的小心谨慎,每当零观一有报告,东京快车就怂得飞快。 作为双翼机,零式水观机动性一级棒,速度也还过得去,经常可以追打黑猫 反观美军这边,虽然从9月22日开始,梅利尔少将的TF39——3CL4DD(3CL一个没实装,4DD中有戴森和克拉克斯顿)就开始在槽海巡逻,但被零式水观发现、不仅被敌人顺利跑掉还差点被潜艇偷袭成功;后来换成了5名小学生,也被零观指出位置,双方只是远距离炮战一番,东京快车就怂了回去。 此时,盟军虽然逐渐取得优势,但仍然无法掌握槽海的制海权,甚至可以说完全无法阻止日军撤退。面对日本小巧灵活、带着薄甲的大发动艇,美国小学生还真是没有办法。主炮射速太慢不合适;40毫米博福斯的弹药此时只有高炮弹,这种炮弹引信太敏感,在大发动艇的外壳爆炸并不能造成多少损害。其实最有力的武器是F4U,9月24日“黑绵羊”中队一天就干掉了9艘大发。但随着日军行动转入夜间,F4U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40mm博福斯和20mm厄利孔向日军小艇开火,看着很猛烈但没有什么效果 总之,到10月4日,日本方面这波撤退基本圆满结束,虽然损失了1/3的小艇,却成功撤离了人,阵亡人数不到,被后世称为日本的“敦刻尔克”。盟军悻悻的收缩了兵力,准备下一阶段的作战。但伊集院松治却被勒令继续搞事情。 在韦拉拉韦拉岛还留守着最后一批日军,其中将近陆军马鹿和陆战队,他们被新西兰第14旅多人团团围困在岛的西北角,日本人跟那一串半岛和峡湾起了一堆好听的名字,先明崎、君代崎、万代浦、玉之浦之类。随着盟军步步逼近,这将近日军困守在先明崎。 受前一阶段成功撤退的影响,海军上下士气高涨,“不要放弃任何一位天皇陛下的战士”,哪怕他们是陆军马鹿!由第八舰队鲛岛司令长官亲自下令,要求将最后这一批日军撤回。尽管伊集院松治内心千百个不愿意,但不得不硬着头皮执行。他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兵力,分成三波出动。 第一波是输送队,包括三艘运输型驱逐舰(文月、夕凪、松封)拖着6艘小发、30艘折叠浮艇,10月6日早上06:30从腊包尔出发。虽然起名叫输送队,但其实部队和物资都没带——这个掩耳盗铃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在战报中给昭和陛下营造一种“我们还在奋勇作战”的错觉。 第二波是夜袭队,一共6名小学生,包括第10驱逐队秋云(旗舰)、风云、夕云、矶风,以及从第四水雷战队借来27驱的时雨和五月雨。她们比输送队晚一个半小时出发。明明只是承担掩护任务却起名叫“夜袭”,也是为了让昭和感觉更良好。当下午18:14她们追上输送队后,时雨跟五月雨伴随输送队以12节前进,而10驱的4名小学生跑在了前面。 第三波才是收容队,包括3艘驱潜艇、3艘舰载内火艇和1艘大发,加起来排水量大约吨。她们下午16:53从布因出发,以9节龟速向65海里外的万代浦爬去。 当天下午时雨和五月雨正在炮击自家的布甘维尔岛,这张战斗照片给昭和交差妥妥的 伊集院的驱逐舰们刚刚离开腊包尔,就被美军的侦察机发现了。“9艘驱逐舰前来进攻”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盟军上下。新西兰第14旅大吃一惊以为日军要发动反攻,一整天都在忙着加固工事、部署阵地、转移物资、挖狐狸洞,夜里更是枕戈待旦一刻不敢松懈,严密防备日军夜间炮击和板哉冲锋。 相比陆军,更捉急的是美国海军。哈尔西和威尔金森哪里想到日本人这么赖皮啊,明明只剩可以放弃的几百人还要搞这么大的事。此时,主力部队TF37、TF38、TF39正云集后方的圣埃斯皮里图准备搞联合演习呢——实装舰娘包括加加、花生、南达、圣胡安、圣地亚哥、安东尼、克拉克斯顿和戴森。 美军的新锐战列舰们和大部分驱逐舰即将返回中太平洋战场,这次即将于7号开始的演习,主要内容是多支炮击编队在航母的掩护下趁夜接近敌方岛屿,炮击压制敌方机场夺取制空权——这是为即将开始的马绍尔群岛战役做准备。此时梅利尔下辖的TF39还缺一个驱逐舰分队,所以从一支老式驱逐舰中队借了4艘驱逐舰来参加演习。演习完成后,这支驱逐舰分队虽然归还了,但她们的司令官却留了下来。没错,他就是小海狸的阿利·伯克。 去往中太平洋打酱油的奥班农孪生姐姐尼克拉斯正在往回赶(强行有图) 现在威尔金森手里只剩下一支刚刚返回图拉吉的3艘驱逐舰小分队。虽然番号是第4驱逐舰中队,但只有旗舰波特级的赛尔弗里奇号是原配,其余两艘都是问第21驱逐舰中队借的——奥班农和切瓦利尔。同时,还有一支掩护着运输船去悉尼并顺便修整的护航队离开不远,其中的3艘驱逐舰被抽调出来奔向韦拉拉韦拉,她们是巴格利级的拉尔夫·塔尔博特、弗莱彻级的泰勒和拉瓦莱特(这俩也都是21中队),只留下克利夫兰和斯特雷特跟着运输船。 两支各有3艘驱逐舰的美军小分队,一支从图拉吉出发组成北队番号Toby,另一支从护航队返回组成南队番号Gay,相约在韦拉拉韦拉岛西边汇合,由第4驱逐舰中队指挥官弗兰克·沃克上校统一指挥。但Gay队根据速度判断,很可能23:30以前无法抵达汇合点。 这支小舰队的指挥官,第四驱逐舰中队司令官弗兰克·沃克上校,这年44岁,年毕业于安纳波利斯。与伊集院靠着曾经担任联合舰队司令的老爹混成水雷战队司令不同,沃克学习一直非常认真刻苦,虽然有点死板固执,但也很勇猛无畏——这些品质合起来,不就是莽么?!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那一刻,年12月7日早上8点刚过,当日本轰炸机开始肆虐、珍珠港响起刺耳的防空警报后不久,一艘锚泊在港湾深处、福特岛北边的驱逐舰就向敌机喷出了复仇的火舌。一架正在向水上飞机母舰AV-4柯蒂斯号俯冲的99舰爆,被驱逐舰用一发毫米哑弹砸成了两截。 这艘驱逐舰就是珍珠港的英雄之一DD-帕特森。因为她的舰长对近期频繁出现的潜艇报告感到疑虑,所以保持了高度战备。她一面保持着妖艳激情的火力,一面拔锚向港区外冲去,因为她担心有日本潜艇会趁虚而入。此时,珍珠港的海面上如同开了锅,水柱腾起、烈火蔓延,她就在这样的危险中一路穿行。 然而这并不算最莽。在奔行的驱逐舰后面,一艘小艇正奋力追赶,尽管被越拉越远、海面越来越危险,但小艇一直没有放弃。因为帕特森的舰长沃克中校就在小艇上——战争爆发那一刻,他正在岸上,迅速找了一艘小艇去追自己的战舰。一个小时后,帕特森开出了外海,在港湾入口外2海里处开始反潜巡逻。 外海风急浪高,根本不适合小艇。但沃克中校并没有退缩,他在高海中花了半个小时,终于追上了自己的战舰,接过了指挥权。尽管没有发现潜艇,但当列克星敦返回夏威夷,帕特森不顾自己燃料告急,立即加入列克星敦的队伍,向西南方向一路猛冲去找日本人报仇。这次搜索行动当然无功而返,但沃克中校的英勇却被铭记。 弗兰克·沃克上校 不好意思发错图了,这个才是弗兰克·沃克上校 让我们把时间再次调整到年8月7日,美军在瓜岛登陆。沃克指挥着帕特森,作为第一批攻入铁底湾(这时候还叫图拉吉湾)的美军战舰,她掩护了陆战队冲滩。随后,她前出到岛屿西面,承担反潜和防空任务。 第二天,日军开始大规模空袭。帕特森对空猛烈射击,竟然击落了四架敌机。一架敌机迫降到离她不远的地方缓缓下沉,飞行员爬出座舱站在机翼上面。帕特森派出救生艇前去救援,尽管已经表示了友好态度,但日本飞行员竟然拔出手枪向救生艇射击。 愤怒的沃克中校一面打出旗号让救生艇回来,一面下令20毫米开炮。炮手楞了一会才确认命令,那位日本飞行员和飞机一起被厄利孔撕成了碎片。 当天夜里,当连续奋战了48小时、疲惫的盟军舰队都进入梦乡时,沃克中校却没有睡着,因为他警觉入夜后的侦察机太多了,所以帕特森是唯一一艘保持着清醒的战舰。夜里01:43,她第一个发现情况不对,并且发出了无线电通知:“警告-警告:奇怪的船进入了港口!“。但这条信息并没有被近在咫尺的英国重巡堪培拉听到。 说是迟那是快,日军的水上飞机投下照明弹;帕特森也迅速冲了上去,左转露出右舷炮口,向敌人发射出照明弹。敌人已经冲到了4码,鱼雷向着沉睡的美军舰队飞奔,毫米炮呼啸而来,堪培拉号瞬间被打残。帕特森则向鸟海猛扑过去,用5吋小炮还击;沃克还下令发射鱼雷,但混乱中这条命令并没有被执行。 突前的帕特森很快遭到日军副炮的打击,一发炮弹正中她的4号炮塔,引爆了已经装填的炮弹,剧烈的爆炸让帕特森失去了艉部的两座炮塔。日军很快向东北方向而去,进攻北边的美军战舰。失去了一半战斗力的帕特森继续左转,绕过一个大弯回到堪培拉旁边准备救援。 此时,突然一个黑影出现在北方,无线电呼叫仍然没有回答。沃克毫不犹豫下令用仅存的两门主炮对黑影开火,那黑影也很快还击,双方激烈交火1分钟后,通过炮口焰的剪影,沃克才发现那好像是自家重巡芝加哥。 虽然仅在咫尺的友军没有听到帕特森的呼叫,但远处的重巡却听到了。昆西她们虽也战沉,但并没有像堪培拉这样毫无还手之力,这得算是沃克的功劳。 萨沃岛之战后仍在救援堪培拉的帕特森,注意她自己的艉炮塔也是废墟 好吧,让我们拉回年10月6日这天,沃克已经不再是舰长,而是可以被称作提督的中队司令。此时,太平洋舰队《当前的战术命令与条例(PAC-10)》刚刚更新,但尼米兹有一个小失误,他将阿利·伯克发明、莫斯布鲁格实施的新战术,归入到了“防御”章节。一直忙碌的沃克上校不一定看到了新条例,或者身为莽霸、根本不会去仔细看防御章节。 所以,这一次沃克所采用的仍然是美军的老战术:用猛烈的炮火让敌人无法射出鱼雷。 双方的驱逐队都向着韦拉拉韦拉岛西部飞奔。天色逐渐暗了下来,上弦月悄悄挂在了天边,天空大部晴朗,但岛屿的周围也分布着雨飑,这样的天气,对用望远镜而不是雷达的日军有利。夜间侦察机们开始活跃起来,零观在槽海上空嗡嗡作响,黑猫则遇到了老问题:跟自家舰队通信连接不上。 20:58,零观就发现沃克的三艘驱逐舰并投下了照明弹,但报告却是敌人有1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而原为一的回忆录则说时间是22:10、敌方是4艘巡洋3艘驱逐。不管是哪种报告,对伊集院来说都是强大的敌人,他立刻下令让跟在后面的三艘驱逐运输舰掉头前往布因,而时雨和五月雨脱离输送队加速前来汇合。而美军则很快躲进了一片雨飑之中。 连续几个月的艰苦作战,对身为男爵、锦衣玉食的伊集院松治大佐来说实在是一场煎熬。打还是跑,这是一个问题。4名日本小学生一边转圈,一边等待时雨她们。22:35,伊集院决定转向西北去与时雨汇合;三分钟后,在离时雨队大约5公里处,他又下令转向东南与时雨航向平行,并且开始加速。此时,两队日本小学生其实不知不觉组成了伯克战术——一前一后的复纵阵,并且抢得了T头。 美军这边的情况其实比日本好不了多少。旗舰赛尔弗里奇的舰长上任刚刚4天;临时拼凑的小分队战术布置时间只有5分钟;奥班农已经连续奋战一年整,42年10月7日正是奥班农的第一次作战,伴随海伦娜在瓜岛巡逻。但这些对莽霸沃克来说都不是问题,他的问题是:等南边的Gay队汇合后再打、还是现在就用3艘驱逐舰开干。 此时,三艘美军驱逐舰已经进入战备,著名战史学家莫里森还调侃的写到奥班农的医官“在军官休息室摆开了现代化的手术器材”。她们沿着韦拉拉韦拉的海岸线向西南方向的汇合点前进,最前面是赛尔弗里奇、码后是切瓦利尔、再码是奥班农;但南边的三艘驱逐舰还在50公里外,需要一小时才能赶来。22:31,切瓦利尔发出了雷达接触报告,奥班农接着确认。 大概是受9艘敌舰侦察报告的影响,美军错判了日军的规模。他们报告发现了两组敌舰,西北方第一组5艘、更远的第二组4艘。无线电话音通信里始终没有Gay队的消息,沃克花了5分钟作思考,决定自己干了,不就是3V9么(去年我1DD莽过5CA)!22:36,沃克决定先打大的这一组,他下令转向°(西北西)、加速到30节,向伊集院猛扑过去。后世历史学家保罗·杜尔写到:不可否认沃克上校最初是想汇合南队的,但他看起来也有一定的“板哉”情结。 此时美军已经没有奇袭的可能,因为日军零观一直在头上嗡嗡,还不停扔下照明弹。所以当伊集院转向去与原汇合时,日军的观察哨已经发现了沿着T劣路线莽过来的美军小队。但令人不解的是,面对这样的黄金机会,伊集院却迟迟没有下令开火。原的解释是:老长官连续几个月作战已经心力憔悴,他误判了与美军的距离,认为美军还远(20:35风云确实报告“巡洋舰3只”,如果从大小判断距离就会出错)。 战场北段的情况(出自《USDestroyersvsIJNDestroyers》鱼鹰社) 沃克的小分队根据伊集院的位置不停调整航向,速度增加到了33节。22:40:30,航向;22:47,航向。一边飞奔一边坚持呼叫南边的援军:“Hello,Toby呼叫Gay。随便哪个Gay,听到请回答;请回答啊拜托!”但Gay队始终没有消息。切瓦利尔的水手回忆到:看起来这是自杀任务,长官都吃了火药,哪怕面对整个IJN都不退缩,没考虑过胜算。 22:48,伊集院下达了本次战斗中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姐的命令——各自转向到°.这样他的单纵阵就变成了斜着的单横阵。对于这种明显有点0v0的行为,原为一后来这样解释:大概因为老领导伊集院担心美军对他射出鱼雷后,扑向更后面的收容队小船,所以他想引开美军舰队。 此时,美军大约位于他的正东方6英里向西西南全速莽来。面对气势汹汹奔来的三艘美驱,伊集院大概是想到了父亲的期待,他仅仅怂了4分钟,就下令左转到东南,向美军接近——还是单独转向。这又是一个百思不得姐的命令,连原为一事后都没法帮他圆回来。 因为伊集院两次单独转向命令,不但丢失了T头优势,甚至让自己的4艘驱逐舰排成了单横阵,去面对美军的T头优势。这样除了离美军最近的夕云,后面三艘的火炮跟鱼雷射界都被挡住了。而伊集院还迟迟不下令开火,连旗舰秋云的舰长忍不住建言:“司令官,难道那不就是敌人吗?” 战场南段的情况(出自《USDestroyersvsIJNDestroyers》鱼鹰社) 当伊集院下令转向时,沃克已经冲到了离敌人码。他保持着稳定航向,并在22:53下令:鱼雷半齐射。此时,美军的夜战雷击战术已经逐渐成熟,雷达连续跟踪敌人位置,经过战斗信息中心的解算,将速度、方位和距离发送给鱼雷军官,再换算成鱼雷发射角度打出去。 这一仗是美军新鱼雷MK15Mod3的首次亮相。与原来那个哑弹高达七成的Mod0相比,Mod3不但增加了60%装药量达到磅TNT,还极大提高了可靠性(代价是射程更短了)。太平洋舰队驱逐舰队的鱼雷军官,作为观察员全程参战。他建议将鱼雷定深为5英尺和7英尺交错,而不是传统的8跟12交错。因为更重的Mod3定深可能有误。 总之,22:54,美军三名小学生以3秒间隔发射了自己的一半鱼雷,一共14枚鱼雷向伊集院冲去。20秒后,沃克下达了命令:“狗起来(ExecuteDog)”,意思是开始炮击。三艘驱逐舰上的15门5吋炮(赛尔弗里奇已经改造,不再是8炮炮驱)对着离自己最近、码外的夕云猛烈集火。 此时,夕云作出了一个奇怪的举动,她突然左转扑向美军。已经无法知道她是有意突前为队友争取机会,还是被打坏了舵。总之,她冲到了离美军最近只有3码的地方,于22:56发射出自己的8发鱼雷,然后拉烟继续左转脱离。在这短短一分钟里,夕云至少被命中了5发5吋炮弹。而其余的三艘日驱,为避免误伤没能开火。 按照PAC-10的战术条例,发射完鱼雷后驱逐舰应该转向90°以避开敌人的鱼雷还击。但沃克没有考虑这些,他仅仅下令稍稍右转,让自己的侧舷火力齐射更加有力。另一面伊集院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很快丧失,他下令右转脱离战斗。幸亏日舰的各位舰长仍然清醒,矶风和风云自发的重新排成阵型,跟在秋云后面撤离,撤退途中还用艉部主炮进行了零星还击。她们仨绕了个大圈,向西北方向准备跑路。 但沃克的莽撞也让美军尝到了苦果。一如几个月来的夜战中不停上演的剧情,编队中央的战舰会被“长矛”鱼雷断头。23:01,切瓦利尔被来自夕云的鱼雷命中左舷前部,巨大的威力引爆了她的前弹药库,她从舰桥的前方被炸成两截,舰桥一片废墟、主桅几乎倒伏到水面。切瓦利尔立刻开始紧张的损管,为了减重她还对着夕云逃跑的方向射空了自己剩余的5发鱼雷。 海面上弥散着由于高频度炮击带来的烟雾,仅能依靠惯性在海面上转圈的切瓦利尔,坚持着给后方的奥班农打出灯光信号。但已经来不及了,就在她中雷后两分钟,奥班农一头撞上了她几乎已经是残骸的右侧后部。巨大的惯性,让奥班农的舰艏犁过切瓦利尔的20毫米炮座和艉部上层建筑,然后断裂开来,将切瓦利尔艉部的深弹发射器扫入海中;而奥班农的舰体,则跟切瓦利尔卡在一起。 三个月前,勇敢的切瓦利尔也曾经撞上受损的姐妹斯特朗,不同的是那一次是切瓦利尔有意冲撞,用自己的身体托住正在下沉的斯特朗,以获得更多的救援时间。这一次奥班农则完全是无意之举;奥班农顾不上自己的伤势和仍然激烈的战局,放下两条救生艇开始紧张的营救。但切瓦利尔却感觉到姐妹都在危险中,她的舰长后来回忆:我宁可日本人此时开炮或者扔下炸弹啊! 看着卡在海面上动弹不得的两名小学生,一架零式水观果然出现,对着她们扔下了炸弹。不过零观只能携带两枚60公斤的小炸弹,而且月色晦暗烟雾弥散,所以准头偏离得太远。就在姐妹俩纠缠在一起之时,23:05左右一发切瓦利尔胡乱射出的缘分雷追上了已经大破的夕云,彻底终结了她的任何希望,也为自己报了仇。夕云在7分钟内沉没。 现在完好的美帝小学生只剩下了沃克坐镇的赛尔弗里奇,兵力变成了5:1,但伊集院的三艘驱逐舰正在远处重振队形,沃克正面是27驱的时雨和五月雨。此时没有接到伊集院任何命令的日军收容队开始乱入,几艘小船晃悠悠从战场东北角飘过。赛尔弗里奇的雷达报告了可疑目标。 沃克没有迟疑,他下令航线继续偏北,小口径炮对着右舷,而左舷则对着时雨和五月雨开炮。时间是23:04,双方距离已经10公里左右。时雨和五月雨则在5分钟前完成了转向,朝西北方向与美军构成同航战;而时雨她们刚刚完成转向时,就对着赛尔弗里奇射出了16枚鱼雷。 莽霸兄继续跑直线,她的炮火不停跨射时雨。但距离已经太远,而时雨也有祥瑞之名,双方激烈炮战均没有取得成果。炮战爆发两分钟后23:06,时雨她们射出的鱼雷命中了赛尔弗里奇左舷前部,与切瓦利尔的中雷部位差不多一样,赛尔弗里奇当场大破。但幸运的是,也许是弹药库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她的弹药库并没有爆炸。 著名的照片:赛尔弗里奇(左)和奥班农(右)回到圣埃斯皮里图 现在莽霸兄的战舰,1艘注定沉没,1艘大破,1艘撞破头中破。而伊集院仍然有五艘完好的驱逐舰,只要一回头就能全灭美军了。但就在此时,一架零观向伊集院报告发现美军援军从南而来,“3艘巡洋舰”! Gay势力登场!从护航队长途赶来的Gay群3艘美驱终于抵达了战场。赛尔弗里奇的无线电也能够呼叫上她们,沃克在无线电中喊道:立刻与日军交战!但她们此时实际上离战场还有10码。 被吓坏了的伊集院于23:13分下令撤退;4分钟后,还隔着10码对着赛尔弗里奇进行了一波鱼雷齐射,24枚长矛鱼雷什么也没打着。23:20,Gay群正式赶到,但敌人已经跑远,她们立刻投入了对战友的救援。 终于倒车脱离切瓦利尔的奥班农,试图拖带重伤的战友。但切瓦利尔的伤势实在太重已经无法挽救。01:25,奥班农带着名幸存者和25名俘虏开始撤离。由于自己也带着伤,担心白天遭遇日军的空袭,她冒着触礁和搁浅的危险,选择了一条从来没走过的航道。但作为幸运女神最喜欢的女儿,她平安回到了后方。 切瓦利尔的残骸,03:11被拉瓦莱特用一枚鱼雷(只发射了一枚,说明美军对MK15鱼雷已经很自信了)最后送入海底。拉瓦莱特还仔细搜索了切瓦利尔被炸断的舰艏,然后用水雷彻底摧毁。而赛尔弗里奇经过紧张的损管,速度恢复到5节。到第二天白天,进一步恢复到16节,一瘸一拐爬回了图拉吉。 伊集院则汇合了在肖特兰泊地的三艘运输舰,8名小学生一起回到了腊包尔。但是,伊集院大佐好像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收容队,没有给她们下达任何命令。这帮小船竟然在01:10成功抵达了万代浦,并且装载了全部名日军,于03:05离开韦拉拉韦拉岛。这个时间点,刚好幸运躲过了美军忙着救援的驱逐舰,并且在当天下午回到布因。 发出奥班农般的笑声 最后,日军战沉1艘驱逐舰,阵亡、被俘。美军战沉1艘、大破1艘、中破1艘。切瓦利尔阵亡包括两座前炮塔全体炮组的54人、伤36人;赛尔弗里奇阵亡13人、失踪36人、伤11人;奥班农阵亡0人、失踪0人、伤0人。 这次海战,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层面,都是日军获胜。虽然第三水雷战队的战报写得非常客观,但第八舰队上报的战果却是:击沉巡洋舰或大型驱逐舰2,驱逐舰3。天皇看了以后很开心,还嘉奖了27驱逐队。伊集院松治因为太怂没能拿到奖,但在20多天后晋升少将(当天夜里就被梅利尔和伯克一起暴打一顿)。 而莽神沃克回去后,写出了一篇充满奇怪观点的战报。“在3倍的敌人面前,我们成功阻止了敌人撤退、还击沉了至少三艘日本驱逐舰”、“我认为没有必要夸大日本鱼雷的威胁”、“持续的炮火可以压制敌人鱼雷发射”。哈尔西当好人把这篇报告扔给尼米兹,还给沃克请功。尼米兹一个字都不信,他批到: 考虑到很短的交战距离、良好的目标角以及他所面临的数量,TG31.2的指挥官应该能够轻易避开(危险)水域,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的被击中。当自己发射鱼雷时,没有理由去期待敌人的鱼雷是鶸鸡,或者水面下没有经过精心瞄准的齐射雷。 但考虑到勇敢的交战精神不可被埋没,所以美国海军捏着鼻子给了沃克海军的最高奖章——海军十字勋章,然后把他扔去坐冷板凳,到年才弄出来当一艘运输舰舰长,然后8月13日那艘运输舰成为最后一艘被神风砸中的美军战舰。 奋战了一年的奥班农终于可以放假了,她回到梅尔岛维修。当地的报纸报道“我们的小海伦娜回来了!”,连纽约时报都报道“奥班农回到西海岸某个港口维修,在击沉1艘巡洋2艘驱逐后”。 当然,这场海战最重要的是—— 幸运女神:IJN你们竟敢打伤我最钟爱的女儿奥班农! IJN:我没有、我不是……她自己撞的…… 幸运女神:我不管,你们气数已尽、气数已尽! 从此,旧日本帝国海军从来没有在海战中赢过。 莫里森《美国海军二战史卷6》 原为一《驱逐舰舰长》 日本国立档案馆《第一输送队战斗详报》 日本国立档案馆《第三水雷战队战斗详报》 尼米兹《太平洋战区作战.10-.1.18》 弗兰克·沃克尔《第4驱逐舰中队战斗报告.10.26》 乔治·威尔森《切瓦利尔战斗报告.10.15》 罗伯特·斯特尔恩《驱逐舰战役-海上近距离作战传奇》 马克·斯太尔《美国驱逐舰对日本驱逐舰-太平洋》 约翰·乌科维茨《锡罐巨人》 里格·内维尔《韦拉拉韦拉战役》 戴维·基米尔《恶行的女儿-珍珠港幸存舰的故事》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shanz.com/shagk/2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帆旅游纽约东加勒比海往返9
- 下一篇文章: 一帆旅游纽约东加勒比海往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