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爷说历史之ldquo幽默的美
幽默的美国人 前言 新SAT考试16年3月改革后,因为涉及到了美国的历史,尤其是美国的FoundingDocuments,很多同学对于这一块美国历史不熟悉,尤其是对多年前的历史词汇和句子读起来比较痛苦,这样导致了对美国历史文章的恐慌。为了解学生心头之痛之忧,郭老师历时3年,精心教研,现给了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专属历史词汇约个,历史长难句句,历史背景介绍约,字。希望广大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快速搞定历史文章,获得理想中的分数。 本文以调侃、戏谑的语气描述了美国的历史,只是为了给枯燥、乏味的历史内容增添一点阅读的乐趣。笔者,从25-31岁,把最美好的时光约6年全部留在美国渡过,所以美国其实是鄙人的第二故乡,对美国和美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对美国的先贤也抱有崇高的敬意。老SAT里有篇文章就专门谈论到这个话题,隐藏先贤的人性,把他们神性化,反而失去了他们的本性(character)。富兰克林也在年的制宪会议时说过:我们聚集了一帮人,利用了他们的智慧,也就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到他们的缺点、自私、狭隘…..正所谓人无完人,美国的先贤们也各有特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能都不一样,更加真实的写出来,反而有助于对他们人性的理解和敬仰。另外,本历史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有读者感觉不适,请尽快放弃阅读。 本文适合所有要准备SAT考试的孩子们,尤其是对历史恐惧的孩子们。如果你的语言功底比较差(托福以下),就请先背诵“历史词汇”和翻译“历史长难句”开始。要练到认识历史词汇里的所有熟词僻义,读句子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才行。同时可以快速把本文阅读完毕,让自己对美国的历史背景有所熟悉。在熟悉了背景之后,可以读一些本文推荐的英文原版书籍:《OnLiberty》,《CommonSense》,《Rightsofman》,《ReflectiononRevolutioninFrance》,《TheDeclarationofIndependence》,《TheFederalistPapers》,《GivemeLiberty,orGivemeDeath》《GettysburgAddress》,《AVindicationoftheRightsofWoman》,《IHaveaDream》…… 因为SAT历史主要考观点和辩论,所以不需要记住每个人名、地点、时间、年代等事实性内容,而是要记住每个人物的观点,每个事件的起因和结果,这一点和AP历史不同。由于美国历史的人物观点和辩论枯燥乏味,历史长难句晦涩难懂,历史词汇都是抽象词汇或熟词僻义,在准备了单词、句式和历史背景之后,再通过阅读课外英文原版,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已经高一,没有时间阅读英文原版名著了,做完这三件事后,就可以直接刷题了,因为OG、可汗和真题的历史文章大都节选自这些名著。笔者还收录了一些其他经典的文章,编辑在我们的历史教材里,把这些读完、读透,其实考到+也就够了。 第一章殖民地时期 话说天下大事,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成人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利弊;宗主国与殖民地也都差不多。 ● 殖民地的起源 美国东部13个州(大部分都是来自英国的移民),分别是英国直辖的殖民地,它们之间互不隶属,由英国直接派总督来治理。英国给予这些殖民地发放许可证,许可英国人来北美殖民,同时给予军事保护和收税,并同母国英国进行经济贸易。 这些早期移民在英国基本上属于底层,或受宗教迫害(新教徒Protestant和天主教徒Catholic互相伤害),或是因为犯了罪,或是经济破产,或是怀着各种美国梦,来到了新大陆,开始了他们没羞没臊的殖民生活。朋友之间往往是因为借钱闹生分,而英国和美国,要不是乱收税,就不会有后面那么多破事。 ● 五月花号(Mayflower,) 现在普遍认可的英国人殖民美国最出名的是坐着一个叫“五月花”号船的一群清教徒(主要是在英国被天主教迫害的那帮新教徒,这帮人属于贫民阶层,日子过得不咋地,生活上还比较抠,政治上比较激进,因此屡受迫害,因此开始了逃亡之路,几经周折,从年8月离开英国到荷兰,千辛万苦,历时12年才来到美国。)。本来是要去佛吉尼亚的,但因为台风的缘故,在年辗转被吹到了美国普利茅斯那嘎达(今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敦,现在还有他们第一个登录大陆的石板,是个历史文物。石板是个正经石板,至于是不是当年那一块,就不太好说了。)在登上新大陆前,他们彼此害怕被别人继续伤害,就写了一个公约:什么大家都要秉承新教徒的原则办事啦,什么效忠英国王室啦,什么社区自治啦,什么遵守法律啦,下雨啦,大家赶紧收衣服啦,等等。但当时参与讨论的人只是成年男人,女人和小孩是没有资格参与讨论的,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女权主义者的不满。 因为他们到的麻省很冷,又没有厚衣服,也没有粮食,导致这帮人过得很惨。当地的土人—印第安人看他们可怜,给他们衣服和粮食,勉强渡过了冬天。后来每年大概11月的第4个星期四被定为“感恩节”。但是当年的那些恩人呢?美国版的农夫和蛇吗?把恩人都杀光了,现在每年假惺惺的在那里感恩,购物狂欢?美国佬真实一帮幽默的人啊。火鸡也很郁闷:你感你的恩,管我鸟事呢? 随着英国对美国的殖民,欧洲很多国家的破产者、不得意者、被宗教迫害者,尤其是底层新教徒都想来。这里基本上没有贵族,没有天主教徒(即使有,也是天主教里的下层。)。这里土地资源丰富(主要是从印第安人手里抢的,能不丰富吗?),来到这里只要勤劳,认真干活都可以混口饭吃。这里贫富差距也不大,农民们开始也没有太多的钱欣赏艺术品,有了钱就买地、买奴隶、生娃,扩大生产;再买地、买奴隶、生娃,再扩大生产(有点中国牧羊童放羊、娶老婆、生娃再、放羊的循环了),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红火起来了。 经过了约年的发展,这里的经济已经非常好了。很多地方应用了英国的纺织技术,南部的农场也大规模发展起来。当时的美国95%的人都是农民,没有啥大城市,最大的城市,费城,也不过20万人,纽约也就10来万人。佐治亚州开发的比较晚,总共才4万多人口。生产力没有啥提升,经济和人口的比例成正比。当然,也和买的黑奴的人口数成正相关。大量的土地还没有开发,直到19世纪中叶,美国的西部仍然有充足的土地供应,缺少的反而是劳动力。早期的欧洲人,只要踏上美国的土地,就可以自动获得美国的公民权(但早期去美国也没那么容易,那一张旧船票就很贵,很多破产者自己卖身为奴,在美国做几年不等的契约奴,获得自由后再发展,他们开始的时候是没有什么政治权利的。这个和早几十年的福建偷渡客很像。)。现在只要合法在美国产子,就可以发美国护照。不过听说川建国要改这个法律,可见地主家也没余粮啊。当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印第安人桀骜难驯,就产生了恶毒的黑奴贩卖,为后续黑人的民权运动提供了考试的教材。 经济好了,什么鸟都想来。甚至欧洲一些混的比较破落的贵族,甚至艺术家也想来。后来富兰克林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是Loser(靠家庭地位混饭吃的),或玩艺术的,就别来了。这里的人比较土,不懂艺术(美国人到现在都很土,尤其是传衣服。)。你要是觉得你是欧洲人(或海龟),也不要以为可以像以前一样,在欧洲读个本科或者硕士就可以去北大、清华当大师了(民国的所谓大师们大都是这等货色)。因为我们美国也不都是土包子了,已经有好几所大学了,比如,东北部的哈佛、耶鲁、威廉玛丽等等,甚至还有一些私塾(文理学院)。我们美国也不都是文盲了,我少读书,冇骗我。 ● 光荣革命() 说到美国历史,不得不说一下美国的母国—英国—的一些政治。这里和美国关系比较大的就是英国的“光荣革命”。嘛叫光荣革命?说人话就是不流血的革命。 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这就有点“张勋复辟”的感觉了。把君主,天主教大牧师又请回来了。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此举引起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大家看清楚,是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斗争,没有老百姓太多事。),于是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年11月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是英国一场和宗教有关的非暴力宫廷政变,发生在年到年。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了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绌。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在废绌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因为她两公婆都是新教徒,在宗教上和资产阶级是一派的,都是新教徒,宗教上安全那么一点点;又从外国来的,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政治势力比较弱,也安全那么一点点,这才导致了可以对她们俩公婆的君主立宪(限),一直传承到现在。因为英王女儿玛丽才是正宗继承人,所以这也是后来英国多女王的缘故。 年~年的光荣革命可以考虑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标志。主要做了两件事:扩展国家的权力只应该是为了保护人们天生的自由权利和他们享受财产的权利。说白了就是公民(资产阶级)的两个权力被确认:1.国王不能乱收税,需要公民的代表表决通过才可以收税;2.国王不能随便定罪,需要经过司法审判才可以。 其实我倒是觉得是因为英国率先实现了部分的工业革命,催生出来大量的资本家;因为圈地运动,导致了大量的城市手工业贫民。这些人茁壮起来后倒逼国王让权改革。君主立宪对工业革命的促进也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由于专利法的通过,还催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想像的科学的力量,出现了科学革命。并且因为袁隆平的缘故,又催生出了文化革命(文艺复兴)。 不知道是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推动了工业革命?换句话说,不知道是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还是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力? ● 七年战争(-) 上回说到英国自从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国内乱收税的门给关上了,但打仗需要钱啊,咋整?天主教的上帝给国王说,我给你关上了一扇英国的门,我就给你打开一扇北美的窗。 随着新大陆殖民地的移民不断增加,经济越来越好,英国不可避免的希望通过殖民地攫取更多的利益。这就叫汝本无辜,但怀璧其罪!同时,英国在欧洲没完没了的打仗(也不知道欧洲人为了啥,有空就开练。),比如著名的“七年战争”,十五分之十四(我都算不出来多少了)都用在战争费用上了,财政赤字很大。 哪为什么不在英国国内收税呢?英王说,我也想啊,可是奴婢做不到啊。看看上一期那帮新贵们都干了啥,把国王给逼的,只能往外瞅了。 美国人:你瞅啥? 英国人:我瞅你咋地? 美国人:再瞅44? 英国人:! 因此,英国政府急需寻找新的财源,就把目标盯在了全世界的殖民地上去了。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政府在税收、管理、任用总督,军队和堡垒的数量上和美国殖民地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 美国人:昨天我还是英国人,带着国王您老人家的许可证,跑到美国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为您老人家开荒拓土,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攒俩钱,但现在却直接变成了二等公民,搁谁谁受得了啊? 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美国人也希望获得和英国公民一样的平等的权力:收税不能被带盐和司法要审判。后一个还好说,但收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你帮我带盐还乱收我的钱,不给你拼命才怪。 都是钱闹的! 坑爹的例子还多呢。不,是坑儿子的例子!比如: ● 航海条例() 虽然北美的大部分殖民者都是英国子民,但是英国议会(Parliament年光荣革命后建立的议会)认为北美13个州,和英国全世界其他的殖民地,比如印度,一样(这一点让一直认为自己是英国亲儿子的美国佬的自尊心备受打击),只不过是个殖民地而已,不能和英国本土公民等同。 在没有美国当地代表的情况下,给美国挖了各种坑(制定了各种坑美国人的政策)。比如,早在年,大独裁者克伦威尔就在英国就颁布了《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的烟草、棉花等只能卖给英国,因此延续此条款,北美13个殖民地之间也不允许它们相互直接做生意。 所有的货物都必须拉到英国转一圈,再拉回来,有点像国内以前的计划经济。就如把辽宁鞍钢的钢材拉到广州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隔壁邻居家的沈阳拖拉机厂的感觉。 这样美国南部佐治亚州的棉花和烟草就以极低的价格卖给英国,英国又以很高的价格卖给北部的殖民地宾州,经过这么一转悠,英国资本家是赚了不少钱,但是也引起了美国各个殖民地的资本家们的不满。其实还是美国资本家和英国资本家分赃不均。 年,英国议会又出台了法律,要求北美殖民地承担英国驻军的费用。英国驻军既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税收和贸易特权等利益,也确实可以帮北美殖民地打击印第安人的骚扰、抵抗法国和西班牙的入侵等等。 本来是个好事。坏就坏在这帮殖民地的领导们,他们都是由英国(英王或议会)直接派过来的,为了自己的私利,不管美国人民的死活,经常增加军队的数量和费用,安排自己的亲戚、朋友获得好处。比如,波士顿驻个兵就够了,他们倾向于征0个兵,这样他们可以从中大捞特捞,说不定还吃空饷。 如果这些领导被投诉了,给英国议会送一些好处后,英国也就不闻不问。很多美国人的苦衷没法传递给英国高层,也没有美国本土的代表反映情况,导致了美国人越来越不满。后来富兰克林还专门写了一封写给麻省总督,专门介绍这个事,但是然并卵! ● 印花税法() 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各种税法《糖税法》、《茶叶税法》和《印花税法》等等,都是为了从北美殖民地多捞钱。于是美国人就在同年10月在纽约开会,喊出了一个口号“无代表不纳税”。其中富兰克林积极奔走于英国议会和政府之间,进行大量游说,取消这些不平等条约。NA(AS)就考到了这个事。 ● 波士顿倾茶事件() 年,发生了震惊“美外”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还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规定北美殖民地茶叶专卖,有点像中国明清时期的食盐转卖,不允许民间贩卖私茶,也不允许美国直接从印度或中国进口茶叶,只允许从英国最大的国有企业—臭名昭著的英属东印度公司买茶叶。自然,价格贵得你喊妈妈。 12月16日,8千多人集会抗议,考虑到当时的波士顿可能也就几万人,声势也算不小了,后来被英国殖民者镇压。但北美殖民地也挺怂,自己不敢出头,60多位“博士屯”大哥趁半夜化妆成印第安人(躺着中枪,又怪我喽?)将箱茶叶倒入大海。一石激起千层浪,英国终于和波士顿的美国人互撕开始了。 ● 第一次大陆会议() 此时的北美,风雨飘摇,美国这13个殖民地在当时美国最大的城市准首都费城(也就20来万人)于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ContinentalCongress),除了佐治亚路远之外(其实是内部很纠结,在内斗要不要集体反对英国,总人口也比较少,总共才4万多人。),其它12个州一共来了55人(这是美国国会的雏形,也叫咨证会Council),一致通过《联合宣言》(这是美国邦联Confederacy的雏形),要求一致反对英国。 由于当时北美各州代表对英国还都存在着幻想,比如需要英国保护啊,需要和英国做生意啊,否则就活不下去了啊,造反是要诛灭九族的啊等等,美国人这次又怂了,就一个殖民地通过了,其他代表都说“再议,再议”,就吓跑了。 ● 莱克星敦的枪声(.4) 第一次美国大陆会议之后,英王和英国议会并没有让步,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在犹豫的时候,猪队友出现了。年4月,波士顿的英军统帅盖奇想要把这帮反英分子一网打尽,但走漏消息,反英头领亚当斯(Adams,好像就是那个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只做了一届的总统。)就像刘邦一样从小道尿遁了。 于是,英军就率领多部队去打波士顿民兵的军火库(在波士顿西边的小镇莱克星敦,这个地方我还去过。另外,09年夏天老郭我在波士顿实习,天天闲着没事干,沿着红砖路线走了好几趟,跟着导游免费听了好几遍,到最后美国的革命故事我都可以当导游了,不过是中文版的。),这一次又走漏了信息,果然是猪队友。有个银匠叫保罗的连夜骑马通知几个反英头子转移。波士顿的民兵知道英军来打他们军火库,也火了,纷纷拿起自己的猎枪和英军互怼(这也是美国到现在都不能禁枪的原因之一,美国人认为有枪,才能保护自己的权利。早期估计可以,但现在只是X人抢钱的工具了。)。 自然,这群乌合之众哪里是英国正规军的对手,民兵被打散(后来华盛顿指挥了几万民兵其实也是这德性)。但老虎架不住群狼、好汉架不住人多,各地民兵凑热闹不怕事大,一听说打鬼子,哦不,打英国鬼子,都来劲了,一起从各地赶过来,狙击英军(可见北美殖民者苦英国久亦)。最终英国人死了人,民兵也死了95人(枪法不错)。第一回合,民兵赢!莱克星敦的枪声标志着为期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拉开了序幕。 ● 第二次大陆会议(.10) 莱克星敦的枪声传来之后,原本怂的那帮国会议员们又慌了(为什么用个又呢?),赶紧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但这帮怂人还是继续怂,写了一个《和平宣言》的请愿书,派宾州总督(保皇党)送给英国国王,但英王拒绝接受,并宣布北美为叛乱,要派兵平叛,还要绞死起义军头子(英王也是猪,你给他们留条活路啊,穷寇莫追!)。 这些议员一看没辙,不得不反了,赶紧组织民兵,拿起武器抵抗。并且选举当时的大奴隶主华盛顿为大陆军民兵(为啥叫民兵呢?因为那个时候还没建国,都是以前的民兵自愿或者大地主组织的部队,其实就是民团。)总司令。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俩:一是他有钱、有兵、有枪,开始总共1.8万兵,据说他自己就带了3千;二是因为他当过英国在弗吉尼亚州北峡地区的副团练(就是咱们可汗里霍桑同志写的死了也不迎接副总督的P上校的副手那个级别,也就是李云龙的独立团政委赵刚那个级别。),有指挥经验(其实他仗打确实也很一般,老输了,三个月丢失最大港口纽约,半年丢了准首都费城,被英国人逼到费城以西20多英里外的一个叫ValleyForge的地方。 进去了1万2千多人,但由于缺衣少食,没有帐篷,没有医疗,很多民兵连鞋都没有,就在美国东北玩泥巴:大雪1米多厚,在雪地里光脚走来走去,一走一个血脚印子。虽然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光脚的怕大雪啊。果不其然,出来的时候冻死了一大半。)美国人老是把这一段叫做2万5千里长征,关键你也没征啊。 华建国同志一看,这可咋整啊?赶紧钻到了桌子底下,对着猪八戒大喊,赶紧去西天,求法国佬—老拉—来帮忙啊!老拉,俗名拉法耶特,他来了,他来了,带着钱,带着枪,带着指挥官,他来了!我们伟大的华建国同志和他的0残兵败将有救了。但是后来把法国给拖垮了,并且美国以汉密尔顿为首的国父们却不愿意施救(19年还考到了),美国佬从开国元勋就是忘恩负义的玩意,不,其实是从五月花号就是。 ● 独立宣言(.7.4) 为了共同抵抗英军,13个州逼不得已,弗吉尼亚州议员提出大家结盟(一个个打干不过人家啊,临时通过了一个临时宪法:ArticleofConfederacy,这就是邦联Confederacy的起源,规定13个州都是平等的,谁也别管谁。这次结盟是为了团结一致打英国,有事平等、和平协商,是谓共和Republic),宣布独立《独立宣言》(其实就是对英国的宣战书,签字之前,这帮鸟议员很忐忑,签了之后,反正豁出去了,死猪不怕开水烫,也就彻底不怕了。又是那个老亚当斯同志还写了两封遗书给他老婆,16年也考到过。)和找帮手(主要是英国人民的老朋友法国和西班牙)。 年7月4日,除了纽约州怂了之外,杰弗逊发表了著名的《独立宣言》:“我们认为以下真理不言自明:人人生而平等。”其实,杰弗逊自己也不认为黑人和白人平等,不承认妇女和男子平等,更把印第安人称为蛮人(可见其虚伪性,这些都是美国人自己说的,可不是我瞎编的。)。 有个小段子,说本来《独立宣言》是7月2号写好的,但是送给报社耽误了一天,好像是星期天报社不开门什么的,后来发表的时候是7月4号,并且《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杰弗逊也死于7月4号,所以阴差阳错下美国的独立日就定在了7月4号。也算是一种巧合吧。 这一天,美国人都跟中国过年一样,满大街放烟花庆祝独立。老郭我当年在美国读硕士的时候,老板是英国人名字教DavidChrich,涨的贼拉帅,有点像《勇敢的心》的男主,但是就一毛病,老爱勾搭女学生,前后俩老婆都是自己的学生,还都是中国人,彻底无语了。每到这一天,就会提前回家,心情极其郁闷。不过美国同学和我们都很开心,可以不做实验了,早点回家放烟花。哈哈! 年7月开始,英美这对父子反目成仇,开始互撕。战争不是你想打,想打就能打!当时美国都是民兵,乱哄哄的,没有统一的纪律,武器也不咋地,凭着一腔热情,就想单挑当时全世界最牛逼的日不落霸主英国,那不是搞笑吗? 年,英国增兵北美,华盛顿率军1.8万人防守纽约被英军击败,撤退过特拉华河时身边只余下4余人,法国和西班牙开始向美国提供财政和军事援助。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美国人就寻求英国人的老对手―法国和西班牙―的帮助。 英国和法国一直是一对生死冤家,仗不是一年两年的打,那是世仇,人家是百年百年的打。这一点有点像中国和日本,从明朝一直打到了民国。从年到年,谁牛逼了就跑到对方那边KO对方,所以叫作百年战争。 法国佬一看,美国佬造反了,儿子打老子了,好事啊。你问我资瓷不资瓷,那我肯定得资瓷啊。于是给钱、给枪、给训练,但眼看着美国佬实在扶不起来,就急眼了,干脆亲自帮着美国佬打英国佬。不过用力过猛,一不小心后来把自己也打进去了,发生了法国大革命,又跟我们考生找麻烦,并且一考就很难,找谁说理去? 这一打,就打了5年多,年10月,英国人一看,这逆子还挺麻烦,我还有那么多的殖民地,你美国这么小地盘,又麻烦,干脆不要啦。我也不保护你了,也不跟你做生意啦,你们爱咋咋地吧,但面子上又挂不住,在法国的斡旋下,又磨叽了2年,年在法国的斡(Shi)旋(Huai)下,英国终于在巴黎签订了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巴黎和约》。 为了恶心英国,都过了年了,法国人又在巴黎造了一个“FreeWoman”自由女神像,万里滔滔,送到纽约,矗在那里,专门恶心英国人(这仇结的)。(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由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在巴黎设计并制作,历时10余年,于年5月完成,年6月装箱运至纽约,年10月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在纽约主持揭幕仪式。) 正所谓没有共同的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过20年,年,法国拿破仑上台,强迫西班牙秘密转让路易斯安娜给法国,第三任美国总统杰弗逊(就是写独立宣言的那哥们)很恐慌,就和法国谈判。由于拿破仑大帝在欧洲四面惹火,打得不可开交,无暇他顾,于年,美法合谋,美国付8万“发廊”从法国手中买下了整个路易斯安那和新奥尔良地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这不知道算是帮了法国人呢,还是坑了法国人? 后来美国人买上瘾了,往西部扩张的时候,半买、半打,抢了不少地盘。这也不能说法国人傻,就像后来美国买阿拉斯加的时候,也是趁对手病,要对手命,趁俄国在欧洲前线和瑞典还是谁打仗的时候,让美国佬捡了个大便宜。所以啊,人没事,别惹事。你真出了事,不知道谁会在背后捅你刀子。 美国人天天标榜自己有多伟大,其实他们的大部分领土都是连买带骗、半威胁、半抢来的。路易斯安娜租借法案,法国人半卖半送,美国人抢了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来西班牙衰了,又抢了西部大量西班牙的殖民地。到后来又去和墨西哥开战,抢了墨西哥55%的领土,现在的德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州等基本上都是抢墨西哥的。 现在墨西哥人那个恨啊,恨铁不成钢!要是当年美国把整个墨西哥都抢了该多好啊,现在也不用翻墙、挖地道啦。据说墨西哥议会投票,一致要求连带国土、人民并入美国,这一下子把美国佬吓尿了,以后美国的总统那还不得届届老墨啊,于是毫不犹豫、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老墨的痴心妄想。老墨那是一窝一窝的生啊,这尼玛根本养不起啊!连波多黎各这个遍地美女的小岛我都不要,要那么多毒贩子干嘛?这个可不是我说的,是我们伟大的川建国同志说的。 不过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因为往西抢了很多地方。南北分赃不均,南方大地主希望实行奴隶制,北方资本家希望实行自由州。在70多年后的年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南北内战,死了好几百万人口。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 按照时间先后自编美国独立战争大事年表 年,发生波士顿倾茶事件。 年,独立战争爆发(莱克星顿的枪声:独立战争的开始),十三州民兵进攻加拿大失败。 年,英国增兵北美,华盛顿率军1.8万人防守纽约被英军击败,撤退过特拉华河时身边只余下4余人,法国和西班牙开始向美国提供财政援助。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年,英军占领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华盛顿试图反攻费城,结果部队竟然在浓雾中自相开火,反攻失败;美军击败前往内地扫荡的一支英军,获得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年,法国承认美国独立,签订法美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法国保证美国的独立及其在同英国的战争结束时确定下来的领土”。随后,法国对英国宣战,法英海军发生多次海战;英国政府得知法国舰队出动奔赴北美的消息后命令费城英军退到纽约,美军“收复”费城:英国占领西印度群岛和印度的几个据点;年底,英军攻占佐治亚州重要城市萨凡纳,大陆军损失5余人。 年,法国占领塞内加尔的圣路易斯和西印度群岛的几个岛屿;法国和西班牙组成人型联合舰队准备进攻英国本土,英国主力集中防守本土:法英多次海战;法美联合攻击萨凡纳失败。 年,英军攻占南卡罗来纳重要城市查尔斯顿;英法在西印度群岛多次发生海战;7月,罗尚博率领的法国特别远征军在纽波特登陆。 年,法国对泽西岛的袭击失败(这是英吉利海峡的岛屿,法军登陆英国本土的必经之路);法国格拉塞舰队来到北美,与英国海军展开多次战斗,短时间内获得了切萨皮克湾的绝对制海权,随后,法美联军在格拉塞舰队的策应下迫使约克敦守军投降,北美大陆的大规模战斗自此结束:西班牙—法国联军占领佛罗里达的彭沙科拉城,法英海军在西印度群岛、佛得角海域多次爆发战斗。 年,法国—西班牙联军占领地中海西部岛屿米诺卡的圣菲利浦要塞:法同占领西印度群岛多个岛屿和斯里兰卡的亭可马里:法英在印度沿海发生多次海战:法国人占领了和摧毁了加拿人的多个英国要塞;在直布罗陀,法西联军3.3万人对英国守军展开总攻,被击退。11月30日,美国与英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初步停战条约。 年,法英在印度库德罗尔展开海陆拉锯战,英国人败北。9月3日英王代表与殖民地代表于凡尔赛宫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独立战争之总结 1.美国人民都是忠于英国王室的,但美国人民希望拥有与英国公民一样的权利。 2.美国当地人没有代表权,无权参政议政。 3.英国人坑队友(美国人),乱收税,把美国人当二等公民。 4.英国人派总督,总督指定议员,派往美国的总督贪污、腐败,滥用职权,乱建军队和堡垒,为家人和朋友谋私利。 宗主国:我给殖民地带来了法律和秩序。 殖民地:我不要,我不要,这些都是你为了更好的统治我。你收我的税,你收我的税。 宗主国:我给殖民地带来了军事保护。 殖民地:我要,我要,但这些都是你为了更好的坑我的钱,为了总督的亲戚和家人。你收我的税,你收我的税。 宗主国:我给殖民地带来了技术。 殖民地:我要,我要,但是你收我的税,你收我的税。 宗主国:我给殖民地带来了文化。 殖民地:我不要,我不要,你这是为了更好的麻醉我。你收我的税,你收我的税。 殖民地:我就是要独立! 宗主国:MMP! ● 独立宣言之中英对照 THEDECLARATIONOFINDEPENDENCE 独立宣言 InCongress,July4,, 大陆会议(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 THEUNANIMOUSDECLARATIONOFTHETHIRTEENUNITEDSTATESOFAMERICA 美利坚合众国十三个州一致通过的独立宣言 WhenintheCourseofhumanevents,itbe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uana.com/shagk/7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30公分外星人逛大街大量市民惊见UF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