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艺术严谨外表下的蓬勃热情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2987.html 在人们印象中,德意志是个盛产思想家的地方: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这一长串的人名无一不提醒着人们,这个拥有着漫长冬天的国度,同样也是最擅长思辨的民族。 同时,德国也孕育了众多世界一流的文学艺术大师,贝多芬、歌德、席勒的名字,伴着他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浮士德》,把德国的深沉烙印在世界的文学和音乐史中。 然而,每每提起西方的美术,人们最先想到的总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法国诸多的美术流派、纽约当代的风起云涌……对于德国艺术,大多数人仍旧知之甚少,甚至在不少欧洲学者眼中,北方日耳曼民族的艺术天分,远不如南方的拉丁民族。 事实上,德意志民族作为世界公认的哲学民族,他们深沉睿智,善于思索。德国艺术也更加注重精神,其中往往折射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因此会显得较为“严肃”。然而如果我们抛却这些成见,你会发现他们矜持的外表下,却是蓬勃的热情。 15至16世纪期间,尽管德国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人文主义思想却在德国各地迅速传播开来,一时名家辈出。在这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师中,有3个人的名字始终被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们提起,作为德国艺术中最为璀璨的代表。 丢勒 德国的达芬奇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chtDürr,-)出生于纽纶堡的金银匠世家,所处的时代是德国历史上最为黯淡的一段时期:思想和信仰的混乱、饥荒和黑死病的肆虐、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德国的文化与艺术疲弱不振,处于严重的低迷状态。 他是德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还是一位建筑师和艺术理论家。同时他还精通几何学、数学、宗教和占星术,还懂得当时被看做是“贵族语言”的拉丁语和意大利语。被誉为阿尔卑斯山以北北方画派的达芬奇。 丢勒《自画像》 他的自画像以精到细致、刻画入微取胜,而宗教油画则以宏伟的气势、坚实的造型而震撼人心。在丢勒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快乐和愉悦,他的作品中总是隐藏着很多深深的忧虑,思考,判断和反省,也流露出这个民族天然的哲学性的、对人本身的复杂和更深层次的解读。 丢勒《圣三位一体的崇拜》 《圣三位一体的崇拜》是受富商委托,为一个照顾贫苦老人的机构12兄弟会所画。这件作品成为了丢勒描绘宏大的崇拜场面的代表之作,构图结构严谨,层次鲜明,颜色丰富,人物繁多,给人宏大而神圣之感。 画面分为上下左右四大部分,上部、左部和右部描绘的是天上的场景,上部分中天父将一块巨大的象征荣耀的披风披在耶稣身上,圣父、圣子周边有一群天使在鸣乐赞美;左部分是圣母玛利亚率领着一群殉道者;右部分是圣胡安以及身后跪着的一群先知。下部分描绘的是地面情景,教皇、主教等教会人士列队进行崇拜,非教会人士跟随其后。 画面的最右下角是丢勒本人的形象,他手里正拿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作品的创作日期及自己的相关简介,饶有趣味。 丢勒现存的作品有余件,包括版画、油画、水彩画和素描。其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还是世界上最早创作水彩画的画家之一。 《兔子》 作为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他的艺术探索对德国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丢勒是德意志的代表民族画家。他同时又是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带进德意志,并开创了德意志民族艺术新纪元的艺术奠基人。” 恩格斯也曾高度评价过他,并把他和达·芬奇视为是需要巨人的时代所产生的巨人。他使德国艺术摆脱哥特式艺术的影响和束缚,走向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现实主义艺术道路。 荷尔拜因 光芒照耀英国画坛 汉斯·荷尔拜因(HolbinHans,约—)在三位大师中的年龄最小,但创作活动却最富划时代意义。因为他正处一个时代的交接点上。当时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尾声,德国的农民战争刚刚结束,全德境内正面临着一个沉寂和低潮的时刻。 荷尔拜因 荷尔拜因的艺术从精神气质上与题材内容上都他开始走出国界,为德国的资本主义开发打开了一扇窗户。 年,荷尔拜因初访英国,他的肖像画声誉日益高涨,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也聘他为宫廷画师。 荷尔拜因《亨利八世肖像》 荷尔拜因受聘为宫廷画师后,他的主要任务是为国王画肖像。英王亨利八世在历史上是一个暴虐君主,其生平最轰动的大事就是结婚次数很多,而且在每次新婚前都要借故杀掉前妻,这种宫廷丑闻在贵族内部早已风闻遐迩。荷尔拜因真实地刻画了这一历史人物的暴戾与残忍的性格。这位国王身材高大,脸庞平阔,由于饱食终日,身子虚肿。脸部肌肉已经松弛,而眉宇间仍显露出那种诡诈、嫉妒与残暴成性的阴险品质。这一切,在他的笔端刻画得入木三分。荷尔拜因把国王身上青年人珠光宝气的华服装饰,描绘得相当仔细,几乎每一饰物,每种绣品以及每件挂珠的精美色泽都作了认真的再现。 荷尔拜因《艺术家的妻儿》 一般来说,艺术家喜欢在作品中表现出个性,热衷于炫耀他们的超人技巧,可荷尔拜因对此毫无兴趣,他所关心的只是如何忠实地、不加任何褒贬地记录他所见到的人物。他的肖像似乎没有任何戏剧性,但看画时间越长,就越能体会画中的人物性格。 年伦敦鼠疫的流行,荷尔拜因也不幸身亡,时年46岁。由于当时美术不受重视,他并没有培养出一两个像样的学生。在他死后,英国画坛随之陷入暗淡的局面。 格吕内瓦尔德 被遗忘的年 他是最有力度的画家之一。在他之前,还从没有一位画家这样如实地揭示苦难的恐怖、同时又不失对灵魂得救的信心。 大约在年,一位法兰克福画家来到阿尔萨斯地区宁静的小镇,为修道院画祭坛画,一干就是5年,完成了一组至今仍让人赞叹不已的杰作,但他的身世仍是个迷,连姓名都成为美术史上难以定论的疑案。在今天的美术史上,人们叫他格吕内瓦尔德(Grünwald,约-)。 格吕内瓦尔德《耶稣受难图》 在那个时代以宗教为主题的祭坛画《耶稣受难图》中,没有回避这一恐怖的场面,也没有加以美化,而是尽所有的才能来描绘这令人不寒而栗的场面。救世主定在十字架上,皮肤青紫,瘦骨如柴,独特的构思风格脱颖而出。 当丢勒潜心研究意大利绘画时,格吕内瓦尔德却对其视而不见。他是德国文艺复兴画家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一位。死亡与痛苦、幻想与病态是他的绘画形象的基调。他喜欢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追求暗色背景中的闪光,有点像中世界彩色玻璃画。这种画法影响了后来的德国浪漫主义画派。 然而由于他的构思过于隐晦,直到年后,人们才意识到他的作品的价值,这些画折射出了16世纪德国人的痛苦与绝望,尖锐地反映了那个动荡不安社会的时代特征。 经历了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德国,在当代艺术领域依然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德国从来不缺乏艺术和卓越的艺术家,下一期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当代德国艺术,领略德国艺术设计别样的美感。 扫描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uana.com/shajd/4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菲律宾确诊患者已达33人2人病危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