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想要英国想还,可为何马岛战争还是爆
声明:除《踢馆》外,讲武堂所刊登文章均为授权转载,目的是提供多样化看问题的视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认同文章观点 简称为“马岛”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为“福克兰群岛”)是一个位于南太平洋巴塔尼哥亚大陆架上的群岛,包括东福克兰岛和西福克兰岛两个比较大的岛,还有其他个小岛,总面积平方公里,年统计的人口是人。 年英国和阿根廷为了这个地区发生武装冲突,英语圈一般称为“福克兰战争(FalklandsWar)”,西班牙语圈称为“马尔维纳斯战争(GurradelasMalvinas)”,但其实英国陆军的官方网站称呼是“福克兰争端(FalklandsConflict)”。 双方在这场冲突中总共付出了3千多人的伤亡,在战后的诸多战争和冲突中根本不算突出。但从军事技术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是二战之后发生过的最大规模的海战,而且对于好几种从未实战配备过的武器做出了实用评价。 如果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这场战争就是现代史上最莫名其妙的战争了。从交战双方的国家利益出发,两国都没有任何必要打这么一场战争。英国人足足花了20多年时间在想法子怎么把这个破岛移交给阿根廷,但阿根廷发动了一场无事生非的战争把一切都搞乱。 参加过马岛战争的英国“竞技神号”航母在战后改名“维拉特号”卖给了印度,印度人到一年前还在用 马岛的历史挺混乱的,最早应该是南美原住民的雅加人发现了这些岛,年葡萄牙人探险家麦哲伦的船队也应该到过这些岛屿,但第一个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是英国探险家约翰·戴维斯在年,这件事到现在就是英国宣称对马岛主权的依据。 在18世纪,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和法国因为争夺殖民地而打了一场“七年战争”,法国人在年占领了东福克兰岛,第二年的年英国人占领了西福克兰岛。两年后的年,法国人把东福克兰岛卖给了西班牙,有了东福克兰岛的西班牙瞅准了英国那时候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北美殖民地的时机,年又出兵把英国人手里的西福克兰岛给打了下来,而英国当时正随时准备去镇压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南美的几个小岛就忍下来了。在得到了西班牙人容许西福克兰岛的居民继续居住的承诺之后就默认了西班牙对全部福克兰群岛的占领,但英国从来并没有公开放弃过自己的领有权。 但闹了半天,北美殖民地还是独立出去成了美国,这时英国人又要回头算这些个小岛的帐,年出兵去打,但没打下来,后来年阿根廷开始独立战争,西班牙人撤出阿根廷,捎带着也撤出了马岛。这样马岛就成了英国捕鲸船和军舰的一个补给基地,但当时还没有军队常驻。 英国和阿根廷的争执就在这里,阿根廷认为马岛是西班牙阿根廷殖民地联合州的一部分,马岛的主权随着阿根廷的独立自然就归了阿根廷,但英国人不认账,坚持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领有权,马岛不是西班牙人的。 美国人也不承认马岛是阿根廷的,年阿根廷出兵去马岛抓“非法捕鲸船”交税,有三艘美国船坚决不肯交,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明说了马岛是英国人的,阿根廷人没有权利胡来,派了陆战队上马岛把被扣的渔船抢了回来,阿根廷这边就把美国领事驱逐了出去算报复,但也就到此为止,没有进一步发展。 年1月,英国派了军舰正式占领了马岛,阿根廷政府提出了抗议。但那时英国是超级大国,阿根廷在经济上还要仰仗英国的帮助,几乎成了大英帝国的经济从属国,所以对英国人占领马岛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抗议一下就算了。 当时的大英帝国是皇家海军旗飘七大洋的日不落帝国,福克兰群岛的斯坦利港成了皇家海军在南美重要的煤炭以及其他物质的补给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都在这里发生过战斗,说明了马岛战略地位的重要。 但这个“战略地位”仅仅和德国有关,别看德国人现在挺牛,原来在17,18世纪的时候就是输出劳力出外打工的穷国,那些劳务输出的德国白奴主要是去往中南美和非洲的咖啡种植园,到后来德国人崛起之后,那些白奴的后代们很自然地站在亲自己祖先的国家的立场上,所以英国和德国老是在非洲和南美发生抗争,那是另外一个故事。 二战之后德国都被分裂出来了一个“赤色普鲁士”,彻底成了人畜无害的小白鼠,而英国也从超级大国的地位上跌落了下来,大英帝国崩溃了,皇家海军也逐渐成为了沿岸水师。对于已经没有了全球利益的英国来说,马岛的战略地位已不复存在,因为二战而经济几近崩溃的英国也已经无力承担马岛的运营费用,再加上二战之后的非殖民主义浪潮,英国根本就没有抓住马岛不放的想法,一直在想解决这个问题。 但在非殖民地过程中要遵守联合国宪章第一条第二款的“自决原则”,就是由殖民地人民决定自己的命运。住在马岛上的几千名居民基本上都是英国人的后裔,他们不愿被归到一个说西班牙语的国家去。但他们也不愿意独立,理由很简单:马岛居民没有能够独立的资源。马岛没有银行,没有律师,没有会计,没有不动产商,连理发店都没有,有的就是50万头羊,马岛人民就只想在祖国的子宫里活下去。 但他们年老体衰的祖国已经无法给子宫输送营养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伦敦就已经公开了对这些毫无战略价值的南太平洋的帝国遗骸不感兴趣的立场,成天除了劝说马岛岛民接受阿根廷之外,就是和阿根廷探索如何使得岛民能够接受的方案。 因为铁娘子撒切尔是最后一位用过“大英帝国”这个字的首相,所以都说撒切尔是英国最后一位帝国主义者,但撒切尔在年任命的外交国务大臣(注意不是外交大臣)尼古拉·李德雷(NicholasRidley)男爵提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是“先把马岛主权移交给阿根廷,然后采取向阿根廷租借马岛的方式保留行政权,使马岛人逐步习惯阿根廷的主权,同时逐步将行政权力移交给阿根廷”,英阿两国都觉得这个方案可行,李德雷爵士就这个方案和阿根廷外交部副部长卡繁多里(CarlosCavandoli)已经谈过很多次了,接下来就是具体化了之后说服马岛居民。 但当时阿根廷有了个二货总统叫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他还是美国人的朋友。说实话美国人在冷战时期的盟友除了欧洲日本之外真的没有什么像样的,都是劣迹斑斑的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独裁政权头目。南朝鲜的朴正熙在军事独裁的同时还进行了经济建设,但那是例外中的例外,其余的军事独裁政权头目们除了杀人放火就是贪污腐化,把国家都搞得一穷二白天怒人怨,阿根廷也不会例外。 阿根廷的二货总统加尔铁里 这时候加尔铁里就想把国内人民的注意力转向国外,手段就是发动攻击福克兰群岛的战争来实现“祖国统一”,正好当时英国公布了一条不让持英国护照的殖民地人随便定居英国本土的法律,加尔铁里就以为英国肯定不管殖民地了,只要他一出兵就能拿回马岛成为民族英雄,于是就发兵去进攻马岛。 倒霉的是正好英国的撒切尔也赶上了内外交困。过度重视福祉的“英国病”是很有名的,当时英国病已经病入膏肓,而撒切尔想推行的改革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撒切尔那个的人望低到了极点。对于撒切尔来说,加尔铁里挑起的战争就好像瞌睡时送来了个枕头,为撒切尔转移国内注意力积攒人气提供了最佳的机会,道理还在英国这一边,于是英国和阿根廷就打起来了。 加尔铁里和美国关系再好,能比得上撒切尔和里根的关系? 马岛战争的具体经过就不用多说了,反正结果是彻底关闭了和平解决马岛问题的大门,起码在可见的将来是看不到了。阿根廷拿不到马岛窝心,英国还要继续经营马岛也一样窝心。 成群结队的阿根廷俘虏多达上万人,以为还是百年前的英国人呐,怎么养啊? 那个无事生非的二货总统加尔铁里后来怎么样了呢?战败之后被追责,只能辞去总统和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后来年被送进了监狱关了5年到年才被特赦出来,但在年阿根廷人想想还是不解气,本来屁事没有就要拿过来的领土给这个二货打一下死了那么多人不说,还拿不回来了,于是宣布年的特赦无效,好在加尔铁里自己也识相,干脆在第二年的年就生癌挂了,省的大家看到他窝心。 欢迎搜索ID:qqmiljwt或长按以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uana.com/shajd/5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阿根廷足球史上十大球星排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