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陆军旅发展沿革史三南北战争时的旅
北京皮炎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810678.html单就规模数字而言,美国在南北战争中创设了有史以来最多的旅。-年间,总计有个以上的旅被投入到战争中,这些旅基本上是作为师、军一级单位的一部分进行作战,因为此时师在美军中才是基本管理与编制单位,而作为一个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师的总部,军在此时才第一次出现在美军编制史中。当部队番号随着战争的发展而产生时,军又是唯一可以保留其番号的一级单位,甚至是在其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之后。另一方面,师和旅的番号则根据他们所属的上级单位进行编排,并在正式报告中与其现任指挥官的名字一起出现。但是这一方式也有例外——在年一部分陆军被调至西线之前,旅的番号是根据它们所属各军的番号进行编排。此时的旅和之前也没什么不同,其下属各团不是都来自于同一个州就是完全由正规团组成,不过人员损耗和几乎不存在的补充体系这两个因素致使这一模式很快便被打破了。如同独立战争时那样,即使是各团老兵数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旅指挥官也需要将旅的所属兵力通过增编额外的团保持在至少0人左右。最初一个旅最少要编两个团,不久之后便改为编四个团。年钱斯勒斯维尔战役时,联邦军的旅平均编有4.7个团,共计0人,而在一年后的冷泉港战役中,团的数量升至平均5.5个,总人数则没有变化。在战争的后期阶段,所有旅都被合编为一个完整的军以便指挥。只有一个旅在整场战争中始终保持着它的编制——第6军第2师第2旅(佛蒙特旅)。这个旅成立于年初,辖有第2、3、4、5、6佛蒙特志愿步兵团,后增编第11佛蒙特团,即第1佛蒙特重炮兵团。该旅在战争中遭受了旅级单位中最重的损失,共计先后有名士兵战死。特别是在为期一周的Wilderness和Spotsylvania战斗中,该旅名士兵中阵亡名、伤名、失踪80名,总计达名,伤亡率为58%。在年5月5日至6日战况最激烈的24小时内该旅即阵亡名、伤名、失踪57名,共计损失名。该旅在战争中先后有两名常任指挥官即四名临时指挥官。首任旅长WilliamT.H.Brooks是常规部队中的一名步兵少校,于年升至师级指挥官。他因身体问题于年辞职,此前由于他的上级WilliamFranklin少将有意诋毁波托马克军团指挥官AmbroseBurnside少将,本人因此未能成功晋升少将。在他之后,学校教师和律师出身的第5佛蒙特团指挥官LewisA.Grant上校继任该旅指挥官一职直至战争结束。他于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结束后不久因在SalemChurch战斗中的表现而获授荣誉勋章,并在年升任志愿者部队准将,战后重执律师职业。整场南北战争中常规部队及志愿者部队总计有人被任命为准将。理论上说,旅一级部队应该由准将一级指挥官进行指挥,但是随着陆军军作为一个全新的指挥层级出现以及若干军因部队冗余而不得不再增设两个指挥层级,而且国会除了仅在年授予UlyssesS.Grant中将军衔以外再没有把任何人提拔至少将(即师一级指挥官的标准衔级)以上,因此,少将实际上成为指挥军师一级部队指挥官的军衔,准将则成为指挥师旅一级部队指挥官晋升少将时的荣衔。而旅这一作战单位因此也就经常由资深的团级上校,而不是一名将官(大部分都是荣衔准将)进行指挥。长期以来军官荣衔的授予一直是由总统进行,但是在年2月,这一权力被直接委派至陆军指挥官UlyssesGrant中将名下。在美国军事史上,准将军衔的数量第一次与陆军所组建旅的数量不再挂钩,自此之后,准将成为将级军官中最低的一级。尽管大多数旅都只是军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其中的部分旅还是在正式番号改变时仍保留有独特的绰号。比如弗吉尼亚军团下属第3军第1师第4旅便在第二次布尔朗战役之后被称为“钢铁“旅”。该旅随后参加的葛底斯堡战役,并在改称第1军第1师第1旅时仍保有这一绰号。另一支比较有名的部队是“爱尔兰人”旅,该旅正式番号为第2军第1师第2旅,最初成立时其编成内各团士兵均为纽约城中的爱尔兰移民。上述两旅均在战损且未得补充之后被拆解。随着南北战争的发展,仅编有步兵或骑兵这种纯粹战术单位的旅逐渐需要一个小的参谋班子,包括两名副官、一名负责草拟命令的上尉助理官、一名外科医师、一名助理军需官以及一名勤务官。旅部有三辆马车用以搭载各种物资,各团则额外有六辆。同样也是在战争中,旅在战场上第一次拥有了独特的旗帜用以相互区分。经过筛选之后,一种采用三角形布局的新的旗帜体系在战争初期便已投入使用,这些旗帜标有各旅所属各军的图案并且以不同颜色标示各师旅及军的番号数字。南北战争中的步兵旅几乎仅编有步兵,甚至早期的战场实践中炮兵和骑兵单位的支援实际上处于弃之不用的状态,因为旅很少脱离其所属军的编制独立作战,炮兵也被加强至军一级指挥层级之下,即被编为炮兵旅进行使用。一个典型的军属炮兵旅编有四到六个炮兵连,通常由一名炮兵上校负责指挥,但是有时也有更低级的军官进行指挥的情况。至于骑兵则很少被编为比团更大的单位,此前骑兵部队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龙骑兵(骑乘步兵,下马作战)、装备步枪的龙骑兵以及骑兵(轻型防护,马上作战),至战争前夕,上述三种分支合并统称为骑兵。与步兵团不同,骑兵团经常被分割为次一级单位,即骑兵中队,并以此种方式投入战场进行作战。经过战场考验之后,大部分陆军指挥官仍将他们麾下的骑兵部队统编为一个直属于他们本人的独立单位。这个单位的规模取决于骑兵的数量并从而编为军或是师,其编成内有一个纯骑兵旅以及一个或两个小骑兵炮旅。葛底斯堡战役中,两个由其所属单位独立出来的旅防守一处关键要地的行动为我们揭示了旅是如何在南北战争中具体进行作战的。年7月2日,历时三天的葛底斯堡战役已经进入第二天,由JamesLongstreet中将指挥的一支南军部队受命进攻此时固守在葛底斯堡南端一段被称为CemeteryRidge的小山脊线上的北军左翼。Longstreet决心以麾下各师按由右至左的顺序轮番上阵,位于最左端的部队,即JohnHood指挥的一个师将提前向北军左翼的一座小石头山——当地人称之为“小圆顶”——发起进攻。小圆顶在面对北军的方向上有一段斜坡。固守在此地的北军对整个南军的战线都造成了威胁,南军如试图对北军左翼发起任何攻击都将受到钳制。然而,北军左翼却在Longstreet于傍晚时分发起进攻时陷入骚动之中。DanielSickles少将擅自率第3军前出至预定作战地域,不仅导致他自己的部队暴露在Longstreet所部的攻击之下,而且使得整个小圆顶附近,特别是面对着Hood最左端一个旅的北军左翼失去掩护。不过对北军而言幸运的是,总工程师GouverneurK.Warren准将很快发现这一问题并立即请求其他部队增援小圆顶。7月2日傍晚时分,第5军正在增援位于左翼的第3军,获悉Warren求援之后,RanaldMackenzie上尉直接将这一消息汇报给第5军指挥官GeorgeSykes少将并请求派一个旅守住小圆顶,Sykes立即命令所属第1师指挥官JamesBarnes拨出一个旅,Barnes即就近从行军队列中选择了Vincent所部。宾夕法尼亚州第83团指挥官StrongVincent上校遂受命率第5军第1师第3旅出发驰援。此时该旅下辖密歇根州第16团、纽约州第44团和缅因州第20团。Vincent是在该旅原指挥官、同时也是密歇根州第16团指挥官的ThomasStockton上校于5月份突然辞职之后接任该旅指挥官的。此前该旅已受严重损失,全旅兵力仅名左右,缅因州第20团人数最多,有大约人,最少的密歇根州第16团仅有人左右。这一部署显得十分紧迫,南军随时都有可能自西南方向朝小圆顶展开进军。因此Vincent便率领他的部队向小圆顶南侧运动。当全旅队列已延伸至四分之一英里的长度时,Vincent骑至队列前面检查他要防守的地域以及南军预计进攻方向。各团接连抵达之后,Vincent遂召集其指挥官逐一分配防守位置。JoshuaChamberlain指挥的缅因州第20团被置于最左端,Vincent警告Chamberlain,他的右翼会与其他团衔接,但是左翼将空无一物,即说他的团将成为整个北军部队的左翼。同时,北军主要的马车队都停在离Chamberlain右翼不远的地方,这更加深了Chamberlain所部的重要性。与缅因州第20团衔接的是宾夕法尼亚第83团,然后本该是实力最弱的密歇根第16团,但纽约州第44团的指挥官JamesRice请求将他的团置于宾夕法尼亚州第83团侧翼,因为两团经常在一起奋战。Vincent同意了这一提议并将密歇根州第16团转置全旅左翼面向Devil‘sDen的一片开阔地之中,其左翼与纽约州第44团衔接,但是右翼并无任何部队,不过这一位置相较缅因州第20团所处地带而言并不算十分重要,而且第3军在Devil‘sDen以北的谷底配置有一个第4海军陆战团,担负另一个旅的左翼,不过这两支部队之间还是有着比较大的空隙。各团呈两条散兵线展开,士兵与士兵之间尽可能地相互靠近。尽管不久之后部队在战争中会立即挖掘堑壕或者堆积起杂草形成掩体,但是在这个时代的战争中士兵仍只是借用周围可用的树木或岩石来遮蔽自己。当时作战的标准方式是,由团派出一个连的部队上前发挥散兵的作用,即负责提供敌军动向的早期预警。他们以小组方式进行编队并各自依托掩体展开射击,在敌军攻势抵达主散兵线前将其粉碎,之后撤回其所属各团。Chamberlain以他麾下的B连担负掩护全团前沿以及全旅左翼的任务,密歇根州第16团分出两个连(含一个狙击手连)保护全旅右翼。Vincent的部队于16时左右准备就绪,15分钟后南军抵达小圆顶。几乎是在Vincent麾下的散兵刚刚就位的同时他们便遭遇到南军的主攻击线。Hood师右翼的两个旅——即JeromeRobertson准将指挥的旅(编有德克萨斯州步兵团和阿肯色步兵团)和EvanderLaw准将指挥的阿拉巴马旅——由小圆顶西南向北军第3军侧翼运动,北军散兵当即后退,其中缅因州第20团的散兵越过正在前进的南军,赶回到己方旅的翼侧准备伺机归队。短暂地重整战线之后,南军向树木茂密的小圆顶南侧进军,首先遭到正面北军纽约州第44团和宾夕法尼亚州第83团的反击,尔后战斗蔓延波及至北军密歇根州第16团和缅因州第20团。Robertson旅所属的得克萨斯州第4、第5两团数次攻击Vincent旅正面未果,只得打破队形在大石接连滚落的斜坡之上向小圆顶攻进。Law的阿拉巴马州第4团位于Robertson旅左侧,也参与了这一进攻,但是并未与Law旅其他部队,即阿拉巴马州第15、第47团协同动作,因为他们此时在攀登小圆顶南坡的过程中已远远落后。此时一并指挥上述两团的阿拉巴马州第15团指挥官WilliamOates上校受命率领已成为整个南军的最右翼的麾下部队向北军翼侧卷击。Oates短暂休整之后分出一个连去夺取北军的马车队,之后率部向小圆顶展开包围行动。而此时北军马车队受到北军散兵的保护,他的这一延迟使缅因州第20团得以向正在进攻宾夕法尼亚州第83团右侧的阿拉巴马州第4团发动齐射,不过不久之后他也向缅因州部队展开攻击。Vincent本人就在全旅防御中心后方不远的地方指挥战斗。南军的前两次攻击波皆属相互脱节的团级规模进攻,但是南军借助暮色发起的第三次攻击却是一场六个团倾巢而出的总攻势。两军激战一个半小时之后,Vincent向两翼派出部分传令兵以便掌握情况,其他人则负责带回弹药并寻求增援。激战之中的两军皆已筋疲力尽,特别是北军在南军两个旅发起第三次进攻之后已经遭受重创且弹药不足。Vincent的正面尚称坚固,Oates只得试图将阿拉巴马州第15团运动至缅因州第20团左侧以吸引Vincent部将注意力转移至这里。而在北军的另一侧,密歇根州第16团的一名军官仓促下令撤退,致使全团开始脱离位置,近三分之一兵力(45名)被隔断在主交战线之外退出战斗。Vincent立即命令纽约州第44团向正在攻击密歇根州第16团的南军翼侧展开射击并随后亲自前往重整密歇根州第16团,于途中受致命创伤,五天后于死前晋升志愿者准将。纽约州第44团指挥官Rice迅速接替指挥全旅。而Vincent并不是唯一一个求援的人。Vincent完成部署后Warren的部队就一直驻守在小圆顶西北面的顶峰上,Vincent指挥部队不断行进,渐渐于顶峰东侧方向脱离了Warren的视野,所以此时Warren仍在寻找其他可以守卫小圆顶的部队。Barnes派遣CharlesHaslett中尉率一个四炮制炮兵连(第5炮兵团D连)前往小圆顶以支援他指挥的师向小圆顶进军。Hazlett与Warren在顶峰会合,各炮也由人力通过崎岖路段运送上来并立刻向Devil‘sDen附近正在攻击Vincent左翼的南军开火。然而Warren仍需要步兵,此时派出去求援的传令兵还没回来。位于小圆顶以北的北军第5军大部尚处增援第3军的途中,后者正在抵抗Longstreet主力的进攻。Warren遂请求第5军第2师第3旅前来增援,讽刺的是这也是他以前带过的一支部队。此前在第二次布尔朗战役中,他的这个旅与Hood的部队交手,但未能成功守住北军左翼。此刻Warren找到该旅先头团、纽约州第团的指挥官PatrickO‘Rorke,并在他自身的权限内命令与他熟识的O’Rorke向小圆顶前进。编有人的该团正成四路纵队沿通往小圆顶的东西向主干道上向Wheatfield行进中,接到Warren的命令后立即率部转向左方,以跑步动作直接上山。Sykes早在Warren拐走纽约州第团之前就已命令O’Rorke的上级StephenWeed准将率部向小圆顶行进,不过,这项命令在传递时被弄混了,Sykes只得在纽约州第团先行离开后重新下命令给此时并没有随部队前进的Weed,让他继续率其余部队继续赶往小圆顶。Weed迅速重返指挥位置,执行了Sykes的命令。纽约州第团在O’Rorke的率领下及时于密歇根州第16团溃退之前赶到了小圆顶。此时来不及改变队形的纽约州第团遂直接站立在原地向来犯南军射击,迅速确保了北军翼侧的安全并迟滞了南军锐利的攻势。但是不久之后O’Rorke也被一粒米林弹击成重伤,摔落在地之前便已身亡。Weed旅的其余部分,即宾夕法尼亚州第91团、纽约州第团和宾夕法尼亚州第团在纽约州第团右侧列阵,巩固了小圆顶山沿线的守备。此刻尚没有任何部队支援位于左翼这一战线关键位置,弹药已近枯竭、人员损失严重的缅因州第20团,该部正在于正面抵抗一个阿拉巴马州步兵团进攻的同时奋力阻止另一个该州步兵团的包抄企图。这一侧的攻守双方都已几乎到达崩溃边缘。Chamberlain为防御这来自两个方向的进攻,将散兵线的纵深改浅,同时将左翼回撤,将队形整体变成一个倒转的“V”字形。南军的攻势仍在继续,弹尽粮绝的Chamberlain命令所部由左至右向南军展开刺刀冲锋。这一出乎意料的行动,外加该团散兵连连同部分狙击手恰好赶回使得南军最终崩溃。缅因州第20团很快便俘虏了其中包括部分来自两个德克萨斯州步兵团士兵在内的名南军士兵。在纽约州第团的增援下,Vincent旅完成了整场战役中或许是最为重要的一场旅级防御作战。然而主要战斗结束之后,Weed和Hazlett也不免被仍在横飞的子弹打成重伤。北军在这场历时一天的作战行动接连失去两名旅级指挥官、一名团级指挥官以及一名炮兵指挥官,全旅的伤亡数字为阵亡88名、受伤名、失踪或被俘11名,伤亡率达到35%。一年又十个月后在阿波马克托斯,该旅被特别抽调出来担任接受南军投降的仪仗队中的一部分。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陆军再度开始缩减规模并且没有保留任何一个团级规模以上的作战单位。直到19世纪90年代前陆军都没有进行任何编制上的改动,而对团而言最重要的改变则是营的创设。年美西战争开始后,陆军再次开始扩编,许多南北战争时开创的先例也得到遵循,例如有八个军的志愿者部队被组织起来。在满编状态下,每个军下辖三个师,每个师下辖三个旅。而当一个军的总兵力少于一个满编状态状态下的三旅制师时,军指挥部会增编一到两个旅作为直属部队。国会在年通过的一项法案中明确,旅应辖有三个或以上的团,不过实际中有些旅只会编两个团。旅的番号沿用自南北战争时的规律,即按军和师的顺序进行编排,没有自身独特的称谓。与前几次战争不同,美西战争中的常备军保持的最为完整。大多数旅所属部队不是全常备军便是全志愿者。而大部分的正规团被编入第5军所属各旅,剩下的则编入第4军。第5军为远征古巴的进攻行动提供部队,第4军则作为占领军驻留在古巴和波多黎各。第8军则因远征菲律宾而在其他各军解散之后匆忙成立。该军首先在岛上成立了一个指挥部,并于年1月在其麾下编成了七个旅,菲律宾岛上的这种编成方式比其他地方都更加灵活:炮兵连直属于各旅,步兵和骑兵团则经常被编在一起。尽管几乎每个州和部分领土都至少组建了一个步兵团或者志愿者骑兵团,此时仍没有任何一个旅所属的团是全部来自同一个州的。在美西战争和-年远征菲律宾的行动中,一种由国家大规模征募,而不是来自于各州的志愿者被广泛使用。和之前的历次战争一样,旅指挥官对应的军衔是准将,然而由于将级军官的稀缺,旅在大部分时间内由团级上校和中校指挥,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美国第1志愿骑兵团的指挥官——西奥多·罗斯福中校。他曾在年7月圣胡安山战役之后负责指挥第5军骑兵师第2旅。由于美西战争的两个阶段长短不一,一些将官同时持有两份志愿者委任状,一份颁于年4月-7月间,另一份级别较低的则颁于-年间镇压菲律宾起义时。虽然大部分志愿者将领都成为了常备军中的高级军官,但是仍有一部分南北战争时的老将重返平民生活。19世纪行将结束之时,旅仍是一种包含有一个精干参谋团队以及单一兵种的临时性编制,只不过结构相比于年战争时有一些细微的改变。这种微乎其微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在武器技术得到发展的同时,步兵与骑兵的战术却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一名准将仍可以在战场上掌握一支规模达到0人,被分为几个团或更多更小的团的部队。不过一场军事技术上更为深刻的变革即将在下一个世纪中应运而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uana.com/shazy/8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圣胡安节夏夜星空下的篝火
- 下一篇文章: NBA竞猜塞尔维亚vs波多黎各奥运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