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克苏鲁到太空,哪些是西方人眼中的热门桌
哪些题材和主题是西方人最想要借助桌游体现的?为什么他们会喜欢这类题材? 文章/Tychus 尽管我们的桌游市场和环境在不断变好,但桌游在国外的热度仍然远超我们,除了常年发展的底蕴,更多的是各种千奇百怪的游戏背景主题。先不提之前那些经典的作品,就看看现在最大的平台Kickstarter吧,那上面的桌游什么题材都有,从最热门的克苏鲁神话、太空主题,再到古老的吸血鬼传说,有回顾过去的历史题材战棋、模拟各种经济体系的策略游戏。甚至像电影、音乐、饮食这类题材都可以被做成一款合适的桌游——只要你的设计合理且有趣,顺便有个够好的美工,最后再准备出足够的配件,基本上成功就不在话下了。Kickstarter的桌游众筹页面然而我们去看KS成绩榜的前端,我们会发现那些辉煌的成绩下,游戏背景却并没有很发散,而是集中在某几个特定的主题上。在某种程度上,要想做成爆款项目,你的游戏的背景实际上是被限定的很小的,这些被限定的背景才是西方人眼中最爱的内容。而在这些内容的崛起,实际上则是西方人自身文化的特点决定的。那么我们我就仔细分析下,到底哪些题材和主题是西方人最想要借助桌游体现的,以及为什么他们会喜欢这类题材?克苏鲁背景题材的桌游在桌游圈非常常见(图源:来自网络)首先来说,就是桌游圈最常见的题材——克苏鲁神话。我们可以说,克苏鲁神话题材的西方桌游基本上不会有质量很低的。对他们来说,克苏鲁神话作为一种后天神话,在某种程度上价值要更甚于古典西方神话。尽管西方传统神话题材也有着很多的经典作品,比如说《BloodRage》(《血色狂怒》)《奥丁的盛宴》等等,但都没有克苏鲁题材那么被玩家认同。《BloodRage》里的模型虽然形似克苏鲁题材,但却是北欧神话题材(图源:BGG)洛夫克拉夫特关于克苏鲁的作品最早发表于年,这一系列的写作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年)。他的写作时期正式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和后续秩序的恢复期。一战不只是一辆血腥的绞肉车,更是一把锤碎西方人精神观念的连枷。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打破了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观念,他们陷入了一段迷茫期,在这段时间内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能体现这一点,比如说《尤利西斯》和《荒原》。这种迷茫使得这种看上去不好懂的作品得以陆续出版。“克苏鲁之父”洛夫克拉夫特和在中国出版的他的作品集《死灵之书》(图源:来自网络)而另外一方面,从中世纪以来神秘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对其思想意义和价值观念也越来越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克苏鲁神话对古神的逃避和恐惧,在配合着洛夫克拉夫特笔下对死亡和末日的渲染,让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克苏鲁神话不像传统神话那样不断回顾着过去,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当时的世界下。尽管在那个时期克苏鲁神话并未太过出名,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对外星生物的探寻种,这种略带哥特式风格的文章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个题材也就因此正式开始被诸多游戏运用,并逐步演变到了现在这种情况。克苏鲁主题的桌游数不胜数,《疯狂诡宅》就是其中之一(图源:BGG)伴随着克苏鲁一并成为游戏热点的,还有吸血鬼、僵尸、弗兰肯斯坦这类中世纪留下的不死生物传说,这些生物产生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阴谋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地是来源于人类滥用技术的副产物。有关吸血鬼(《vampirehunter》)、僵尸(《zombicide》)和人造怪物(《residentevil》)的桌游(图源:BGG)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人们对未知领域的预测和对未来不可控的谨慎。因为不同于东方对历史的偏爱,西方人更喜欢去看未来和未知的部分。因此,我们就要聊到第二个主题——太空。西方人对太空的热爱简直不可想象,自从二战结束,美国通过“回形针行动”很好地提升了自家航空航天的技术;而苏联也不甘落后,第一个把人类送上太空,自此之后太空竞赛便接连不断,前不久在KS上众筹成功的《OneSmallStep》就是以此为背景设计的。(图源:BGG)这些对太空的探索再加上本身西方浓厚的科幻氛围,《星球大战》应运而生,随后科幻类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中大部分都是太空题材。因此,这股热爱也就蔓延到了桌游设计圈,不光是出现了很多新的游戏,甚至连一些经典的游戏也纷纷制作太空版本,《卡坦岛-太空版》将于年内完成重置,而CMON更是为《Zombicide》(《无尽杀戮》)出了一个太空版。《卡坦岛-太空版》年原版和年重置版(图源:BGG)虽然很多人并不认同游戏是第九艺术(单纯将电子游戏视为第九艺术也未免过于狭隘),但游戏的确也是传播文化和理念的良好载体。太空题材类游戏更多的就是体现一种对未来的畅想和模拟(那些恐怖的部分则借助克苏鲁神话及赛博朋克的游戏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分离但不分裂的制作模式),给予年轻人更多探索未来的动力和意愿。我们正在设计的《星核计划:拓荒者》也是以太空科幻背景为主题,即将进入摩点众筹当然,面对着无休止的科技开发,人们对技术和人工智能被滥用的担忧也越来越明显。而更多出来点明这些问题的,则是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差分机》借助蒸汽朋克模拟了一种未来,而随后的赛博朋克三部曲更是向人们揭示了现代反乌托邦的价值所在。这更是激发了《黑客帝国》的拍摄。而这也被FFG通过《矩阵潜袭:安卓纪元》的发售将这种对智能化的恐惧和对corporatocracy的反抗体现的淋漓尽致。科幻小说的理念在桌游中也有体现,《矩阵潜袭》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之前提到西方人更喜欢向前探索,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回顾历史。历史类题材在桌游圈内也是有着很好的口碑,比如《历史巨轮》便长期占据着BGG榜单前列,而SidMeier的文明系列也在桌游圈有着极大的价值。如今4X类游戏一直是桌游圈品质和重量的象征,去年的《Monumental》便在KS取得了极佳的成绩。另外一种对历史的回顾则是通过兵棋,各种题材各种版本,大到国家间战略布局,小到战役甚至巷战,兵棋都能为你尽可能还原。(图源:BGG) 而且,西方从18世纪起的人文领域发展也很迅速,因此一些哲学类游戏也有市场,比如说前不久众筹的《TrialbyTrolley》便是将电车难题搬到桌面上来。曾经被哈佛大学公开课讨论的“电车难题”,如今也被搬到了桌游上(图源:BGG) 而事实上,我们常玩的一些美式游戏,包括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龙与地下城》,都体现着西方一个很重要的哲学思想,也是史学观点,就是英雄史观。玩家们扮演的角色总会是一个英雄,去推动着这段故事亦或是去改变悲剧的结局。这种史观也是古代神话的基础,这是一种很难摆脱掉的习惯,但也为游戏增加了更多的乐趣和可玩性。而随着RPG桌游的兴起,AR社的作品也找到了新的道路,也就是解构神话,去年拿下金额第一的《TaintedGrail》便是最好的例子,而近期刚刚完成众筹的《Etherfield》也是如此。《TaintedGrail》对凯尔特和英格兰神话中的亚瑟王传说进行了逆解构,而《Etherfield》更是描绘了一个Cyberpunk模式下的新式传说。《TaintedGrail》(左)和《Etherfield》(右)(图源:BGG)此外,自二战后,经济体系的话语权便一直掌握在西方手中,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现今的牙买加体系,很多经济思想都是来自于欧美的经济学家。因此桌游中以经济或金融为题材的也不少,从最初的Monoplay到70年代的《并购》,再到去年大热的《Brass:Birmingham》(《工业革命:伯明翰》)。还有《PuertoRico》(《波多黎各》)《TheCastlesofBurgundy》(《勃艮第城堡》)这类带有中世纪殖民、贸易开发这类特色的游戏,我们能通过桌游看到一部完整的西方经济史。殖民贸易类的桌游在目前桌游领域十分常见(图源:BGG)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希望能够大家理解为什么很多我们觉得很好的题材为什么在国外只能算是一般般的游戏,以及我们如果想要在西方推广游戏的话,除了中国风题材以外还可以走什么路线。毕竟目前来看,唯一说算是在海外卖的不错的游戏也只有果冻方块的《DeepMadness》。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风格和西方人的爱好合在一起,也许下一款大作就是我们的了。点击阅读果冻方块老何的达人问答↑本文作者 本期互动话题 你喜欢什么背景的桌游? 你觉得西方人眼中热门的桌游背景有哪些? 桌游漫谈 地小核请大家把右下角的回旋镖点亮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uana.com/shatq/8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在印度,桌游圈如何生成自己的生态环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